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康”一词就热了起来。今天我们说“中国梦”,其实就是小康梦,美丽中国,就是小康中国。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大雅·民劳》篇:“民亦劳之,汔可小康”。意思是说百姓终日劳作,很辛苦,应该过上小康生活。
古贤哲的社会理想是“大同”,小康是走向大同的必经阶段。不经小康,则无法进入大同百。
那么古人眼里的小康生活图景是怎样的呢?
孟子为我们画了一幅小康图景:“五亩之宅,树墙以下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农业社会的小康社会就是解决温饱,衣食无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中国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而“康”字的金文,就是双手捧着谷子。当年毛泽东有句口号就是深挖洞,广积粮。
这么一个社会,有人把它概括为“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
再说得具体些,小康生活处于有余与不足之间,也就是正好吃饱穿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