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提高精准培训的组织能力,努力形成“学习强师”的可持续发展局面,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本领,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现就做好20xx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组织实施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落实中央部署,按需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培训
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校一律不得组织教师线下集中面授培训。各地要根据当地“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合理调整培训项目设置和经费预算安排,灵活安排、有效开展教师线上培训,支持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因地制宜开展在线教学培训。实施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已经或计划开展在线教学的省(区、市),要通过线上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所选用平台的使用方法,加强教师在线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研修。设置心理疏导调适、疫情防控知识、健康卫生教育、信息安全、学生视力保护等培训专题。将家校合作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推进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加强疫情严重地区教师培训帮扶。各级教师培训资源向疫情严重省份予以倾斜,组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机构开放教师培训网络资源。发挥“国培计划”承担机构院校、名师名校长等作用,向疫情严重地区的学校主动输送优质线上课程资源。组织有关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等开放资源,为当地教师提供应对疫情急需的信息素养提升、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等支援服务。
二、落实立德树人,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深入推进师德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设置师德师风培训课程内容,试行师德修养、班级管理等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分享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影视作品,讲好身边最美教师的教育故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决策部署,明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教师培训重点,落实“五育并举”,切实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
三、落实扶贫攻坚,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素质
精准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扶贫攻坚行动。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校园长培训全覆盖。加强民族地区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各省(市、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实施“一对一”对口帮扶培训项目。跨区域遴选高等学校、优质学校和研训机构,组建名师名校长引领团队,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实施底部攻坚,精准帮扶,形成国家示范、地方跟进、以点带面的精准扶贫机制。
探索集成建设教师智能研修平台。联合移动互联网企业,打造教师移动学习终端。通过名师专题课堂、双师教学、远程协同教研等形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落实分层分类,改进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
规范分层分类培训。聚焦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示范引领各地按照培训指南要求,分层分类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及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和校园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
完善培训内容方式。服务学生成长,突出育人主线,依据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优化项目内容设计。重点围绕学科育德、学科知识体系、课堂学习指导与有效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方面完善培训课程设置。增加网络研修比重,推进教师校长自主选学,实施混合式研修。实行任务驱动教学,突出教师参与,强化教师实践,注重成果产出。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依据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基于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基础条件和应用需要,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分类设置管理者、培训团队、学科骨干教师项目,示范引领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建立骨干教师引领辐射机制。重视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名师名校长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带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骨干培训者推进培训专业化的引领作用。
五、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培训体系专业化水平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继续加强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分层递进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建设。面向乡村,重点提升县级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专业能力,有效带动学校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
培育高水平教师培训团队。采取需求导向、任务驱动、实践取向、成果引领等方式,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要求,提升培训设计、实施、评价、研究等关键能力,培养省级专业培训团队,示范带动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
打造培训品牌基地。以项目县为载体,建设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要以建设培训品牌基地为目标,实现项目实施与培训研究、成果推广有机融合,建设精品培训项目,生成优质培训成果,在体系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六、强化规范管理,形成有活力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推进培训项目有效执行。各地要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情况,进一步优化组织实施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当年,各地收到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下一年度“国培计划”补助资金预算后,应立即研究制订下一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同时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资金,确保培训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开展。下一年度,各地应根据获得的“国培计划”补助资金全年预算,结合实际及时补充完善年度实施项目,加快培训实施进程。完善后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应及时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将委托有关专家工作组开展年度项目实施方案诊断指导,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项目视导。
严格规范管理培训项目。健全培训管理制度,设立或委托专门管理机构,组建省级专家工作组,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做到对培训机构与项目区县的指导与评估的全覆盖,并通报评估结果。完善资金使用细则,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健全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精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深化培训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精准学员选派和严格过程管理。健全教师参训数据库和储备库,根据项目条件精准遴选参训学员,对不符合参训条件的学员进行劝退。开展学员遴选“双向选择”试点,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培训项目计划后,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培训,项目承担单位择优录取学员,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示。合理规定周期内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限制次数,杜绝重复培训。严格过程管理,开展学员培训成果应用考核,及时向学员选派单位通报参训情况。将教师参培情况纳入培训诚信档案,无特殊情况未参训、被劝退、未结业的学员在三年内不得再参加“国培计划”。加强学员健康管理和安全教育,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改善培训条件,引导学员培训期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激发多方参与“国培计划”的活力。鼓励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发挥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项目。高等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激励教师参与培训工作,将教师参与授课、指导、管理等纳入工作量考核范围。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聘请高水平专家担任项目首席专家,遴选专业能力强的培训者担任班主任。
开展“国培十年”总结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重点围绕支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机制、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建设、培训质量监管、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开展“国培计划”典型案例、精品项目评选、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成果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开展国家级优秀培训团队和优质培训资源遴选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国培精品项目和国培品牌基地。对“国培计划”实施十年以来的主要经验和成效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提炼“国培计划”的价值、特色与创新点,形成“国培计划”质量报告,继往开来,示范引领全国教师培训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