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2021-03-12 来源:乌哈旅游

  致敬中国女排,致敬伟大的时刻——北京时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2017年再度夺冠,历史上第3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从小组赛阶段战绩不佳,到淘汰赛阶段强势逆转;从一度不被人看好,到带给人一个个惊喜……这一群90后姑娘,用她们的坚韧、毅力与勇气,再一次向世界诠释了著名的“女排精神”。

  回望历史,中国女排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从50后、60后、70后、80后到如今的90后,岁月改变的只是年龄和名字,不变的是在峥嵘岁月中洗礼过的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也因而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图腾。

  正如女排主教练郎平对“女排精神”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没错,从根本上讲,“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而重在一种不低头、不言败的拼搏过程,是一种逆境中的自强、低谷中的自励,以及登上成功巅峰时,向新起点再出发的永不满足。有胜有负,愈挫愈勇,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在起起落落中体会到奋斗的痛苦与快乐,这,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写照。

  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节点相契合,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生动注脚。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女排精神”代表了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改革越来越意味着对僵化思维的突破,对既有边界的延伸,越来越考验着改革的勇气与定力,前行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不少的“硬骨头”需要去啃,有更多的“深水区”需要去趟,这一切,仍然离不开“女排精神”所象征的顽强拼搏与锐意进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郎平创新地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形式和科学训练的理念引入中国女排,为“女排精神”赋予了新的含义。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不仅在体育领域,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都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与创新意识,在传承的同时,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比如,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同样需要我们重温“女排精神”,秉承超前意识与领跑意识,将科技创新纳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

  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城市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女排精神”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对“女排精神”进行传承与创新,让“女排精神”照耀华夏大地,与更多人的内心对接,我们将获得更深沉的力量,更好地砥砺前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