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33)
1、早一步
有一个人买了一台摄影机,但那时并无生意可做,于是找他的朋友商量对策。他的朋友便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到幼儿园去把孩子们录下来。
他真的按朋友的设想去了十几家幼儿园,拍摄了3000多个孩子的生活录相,编号存档,并给每个人送了一张照片,背面留下了通讯地址。十几年后,他的录相带成了抢手货,平均200元一盘。有一个美国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那些珍贵的镜头后一高兴给了他1000美元。这是一个真实而又传奇的故事。
你也许会为此拍案叫绝,惊叹不已。其实,成功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够一马当先,哪怕只比别人早一步,你就会在最终大获全胜。早一步,也许是冒险,但谁敢说,冒险不是一种智慧,一种成功的契机。
2、责任心
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我不知道,没有经历这件事里根还是不是现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尚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
渴望成功,那么,就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3、仙人掌的遭遇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极强,意志极其坚韧的植物,可就在刚才我发现它已经死了,这让家中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懵。看着它已烂了的根,我明白了一切。
它是几个星期前被母亲买回家来的。仙人掌生长在沙漠,晒得是火热的骄阳,喝得是用长长的根所吸收的一丁点儿水份,凭得是它那股顽强不屈的牛劲儿。
可买它回来,母亲却把它像养君子兰那样爱护有加,隔天浇个水,几天施个肥,弄得花盆里原来干燥的沙子总是湿湿得,茎叶是养得绿油油的,却不知根已经慢慢地腐烂开来。
想着,想着,我的脑中不禁浮现起不少父母们对自己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来。父母爱子女,天经地义,可不少父母对儿女的爱已转化为溺爱。他们不知道子女心中在想些什么,也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懂得给儿女好吃、好穿的就可以了,全然不顾他们心中的寂寞。
表面上,他们被养得白白胖胖,一副健康活泼的模样。可这完全是假象。他们得到的只是父母物质上的给予,得不到父母真正的关爱。而且,他们被父母宠惯了,只知道享受父母在生活上关怀,因得不到心理关怀所产生的孤僻,加上只懂得索取,他们本来的天性完全被扭曲了……就像那株死去的仙人掌那样。
父母的一片爱心,最终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天下间所有的父母们啊,放开你们牵着的手,让儿女们自已去磨练吧,只有逆境才能培养出生活真正的强者啊!
4、柳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无力魏王提”,或是韦庄的“睛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
怎么的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甫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
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5、可怜的老头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家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抽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4个小时后,老板叫他来结账。老板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觉得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了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更重要的是,他回到原始状态以后,生活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变得如此有趣,原来积攒在心中的“垃圾”也慢慢被清理掉了。
6、心中的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的目标:要在60分钟以内,从任何锁着的房子里挣脱出去,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给他难堪。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特别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工作。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门没有上锁,自然就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锁却锁上了。
7、亲手干活的人
第一次美国战争中有这样一件事,说的是一位军官派士兵砍树来修一座桥。因为人手不够,工作进展很慢。这时,一倍神态威严的人骑马过来,对负责的军官说:“干这活,你人作够吗?”
“不够,先生,我们需要帮手。”
“那你为什么自己不动手呢?”马背上的人问。
“你是说我,先生?我是一个下士!”那人军官回答,显出一副生气的样子。
“啊,对了。”骑马人平静地说。他跳下马,跟士兵一起干了起来,直到工作做完。然后他骑上马,边走边对军官说:“下士,下次你还有活要干但人手不够的时候,你最好送个信给总司令,我马上就到。我是乔治·华盛顿。”
8、让石头漂起来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摆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出来回答说:“速度!”
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在石头能否漂起来。”
9、打酱油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
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
孩子期待得到表扬,他多聪明啊,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
10、忘了自己的猴子
有一只猴子被耍猴人捉住,十分害怕,以为一切都完了,只等死亡来临。谁知耍猴人不杀它,给它穿上红袍,戴上纱帽,教它抬起前脚直立着走路,又教它坐在椅子上抽旱烟,模仿人的模样与动作。猴子学了几天,全学会了。耍猴人就让它骑羊背上,叫羊驮着它飞跑,猴子很得意;又让它坐在车上,叫狗拖着狂跑,猴子更加得意了,觉得自己比羊和狗都高贵。于是,对它的伙伴羊和狗,总是带理不理的地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
有一天,耍猴人城市大街上敲响锣鼓,招引来许多看猴戏的小孩。当猴子戴上纱帽,穿起红袍登场的时候,孩子们哄笑起来:“官老爷来了,官老爷来了!”猴子听了,更是万分得意,好像它真是一员大官了,拿起鞭子在它的伙伴身上狠狠地抽打着。
它忘记了自己与羊与狗一样,同是耍猴人的奴隶呀!
11、天才的苦难
有一个人,一生落魄,孤独而又自卑地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得不到别人的任何承认。
28的时候,他爱上表姐,一个刚刚守寡的孕妇。为了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他把自己的手掌伸进熊熊的炉火中,以致严重受伤,差点残废。
可那位表姐不理解他这独特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拒绝了他。为此,他差点儿走上绝路。
有一次,他跟朋友到剧场,因为没有5法郎,被拒之门外。一个叫们舍尔的女人对他说:“你没有钱,为什么不把耳朵割下来代替呢?”他回到家,取刀真的把耳朵割了下来,用布包好送到拉舍尔的面前。小镇上的居民都认为他是疯子,甚至要求市政府把他关进疯人院。
他喜欢作画,而且是个天才的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画,知道他的画的价值。他的画只能在兄弟的小画廊里寄售,几年来,没有售出一幅画。那位管理小画廊的兄弟差点被老板炒了鱿鱼。
他一生大概只售出进一幅画,题目叫做《红色的葡萄园》,价值是4英镑。这幅画是他的兄弟和朋友为了帮助他而买下的。
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馆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到死也没有一家咖啡馆愿意展出他的画。
在绝望中,他朝自己腹部开了一枪,却不足以致命。他对赶来的医生说:“看来,这次我又没有干好。”
他死在绝望和旷世孤独中,他的安葬仪式也极其简单。
他就是凡高。
12、黄昏的作为
我们住宅楼新建爆出两起新闻,新闻的主角一反往常,都是老太太。第一个老太太守寡三十年,眼看就做成了“节妇”,最近却嫁了人;第二个老太太结婚四十年,眼看着婚姻将要功德圆满,最近却离婚了。
在已经过去一大半的人生中,她们的信念曾是那么坚定。第一个老太太坚定地要对得起死去的男人,替他拉扯大一帮孩子;第二个老太太坚定地要维持住这个家,不让儿女遭受离异之罪。终于,孩子们都大了,责任都尽到了,她们才想到自己除了是妻子是母亲,还是女人。
这才有了女人的欲求,这才有所作为——一个因爱而嫁了人,一个因不爱而离了婚。
晚了吗?不算太晚。还有更晚的,晚到终于来不及。
黄昏的作为,更正了一生。
13、一根蛛丝
佛教中有个故事,说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此时,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声呼喊。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盗生前虽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却突生恻隐之心,移开脚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见的善事。佛祖决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来教他脱离苦海。
一根蜘蛛丝从井口垂了下去,那大盗发现了,并立刻抓住游丝向上爬去。不想其它备受煎熬的恶人们看到了也蜂拥而来抓住了游丝,任凭大盗恶声大骂,他们仍然拼命地往上爬。大盗怕游丝不堪重负,毁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便抽刀将身下的游丝吹断。结果,本来攀很多人都安然无恙的蜘蛛丝却突然崩断,大盗也抛弃了心中最后的一点怜悯,而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14、节日
不喜欢将过年说成节日。不管阴历还是阳历,过年都只是一种属于大家的公众仪式。而节日,应该是属于个人的纪念。
节日是在满布星云的夜晚去听一场久盼的音乐会;或是面对银幕,与心仪的人物同喜同悲。
节日是当你浏览旧书铺时,找到一册遗失已久却又一直梦魂相系的好书。
节日是在迷迷蒙蒙之中,读到一段令你豁然开朗的文字。
节日是初恋的第一次约会;是细雨的黄昏蓦然被情人拥入怀中。
节日是你鼓足勇气说:“我们结婚好吗?”
节日是迁入新居的那一天。
节日是独自远行,知道从今以后承担你的只有你自己。
节日是懂得纵然人生是苦,而活着就是美好。节日是你改了一款发型。
节日是百无聊赖时有人邀你出游;在泛泛而谈时,突然感到对方是位相知相契的挚友。
节日是电台为你播出你点的歌;是你心中的偶像给你回信;也是跟着姜育恒万人同唱《再回首》。
节日是你终于决心从此拒绝所有庸俗无聊的人与事。
节日是无处诉说的时候,伴着卡拉OK唱一曲忧伤之歌,而别人告诉你很像原声带。
节日是迎接一个初生的婴儿;是孩子第一次开口叫你妈妈或爸爸。
节日是你生命中的特殊痕迹,代表着瞬间的顿悟,意外的欣喜。
15、说真话的勇气
1772年,英国因为火药库经常遭受雷击,成立了对策委员会,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因为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他主张在火药库顶上装上尖头避雷针,委员会采纳了他的建议。1776年,美国发生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国王乔治三世对他大为恼火。因为他认为富兰克林反对英国,不是个好东西,他推荐给英国使用的避雷针也不可能是好东西。国王要皇家学会会长约翰普林格尔宣布,尖头避雷针不行,而圆头避雷针比它好。但是普林格尔说:“许多事情都可以按国王的愿望办,然而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却不能按国王的愿望办。”
16、谈判
有一天,沙漠与海洋谈判。
“我太干,干得连一条小溪都没有,你却水太多,变成汪洋一片,”沙漠建议,“我们不如来个交换吧。”
“好啊,”海洋欣然同意,“我欢迎沙漠来真填补海洋,但是我已经有沙滩了,所以只要土,不要沙。”
“我也欢迎海洋来滋润沙漠,”沙漠说,“可是盐太咸了,所以只要水,不要盐。”
有的谈判,看来非常理想,却永远也谈不成。
17、因果
有一个不甘安于现状的农夫,对自己的玉米田收成很不满意,于是四处打听,买来优质玉米种子,果然大获丰收。
他的邻人在惊羡之余,都请求能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夫为保住自己的优势,断然拒绝了。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玉米的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更是明显地减少。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18、价值的转换
一位勤劳的农民,从自己的菜园里收获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南瓜,他又惊又喜,把这个南瓜献给了国王。
国王一高兴,赐给农民一匹骏马。这件事很快家喻户晓。
财主想——献一个大南瓜,就能得到一匹骏马,如果献一匹骏马,国王会赐给我什么呢?
于是财主向国王献了一匹价值连城的千里马。
国王同样很高兴,吩咐侍臣:
“说将那个农民献给我的南瓜,赐给他吧!”
19、鹿群之路
1910年,有人漂洋过海,登上了圣保罗岛做了一个实验,把21只雄鹿,4只雌鹿放在这个岛上驯养。岛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灌木和野生植物,是驯鹿的天然场所。大自然恩赐的良好环境,使鹿繁殖很快,10年之后增殖到250只,又过了10年增殖到2000只。由于鹿的数量激增,岛上各类野生植物几乎被鹿吃光,鹿群没有食物,大量饿死,到1950年,仅剩8只。
20、“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上有250名亲朋好友,这些人会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他把这一现象名为“250”定律。开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顾客,相反则会产生同样的正效应。善待刺头顾客尤为重要。
美国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规定,凡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如不中意,6个月内可退,两年之内包换。
一天,公司一家商店来了一位老妇人,手拿一只破旧不堪的门厅用的伞桶,说是不喜欢,执意要求退换。这伞桶已经用了7年,只能扔进垃圾桶了。这样非分要求按理说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经理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给予换货。
这家经理深知,这样的“刺头”顾客虽是极少数,但很有影响力。如果对他们的问题不妥善解决,那他们很可能会四处散播不满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公司信誉第一产生怀疑;反之,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会通过现身说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新顾客,这就是吉拉德所说的“250”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