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2023-06-02 来源:乌哈旅游

  短短两个多月的实习,短短两个多月的记者生涯,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这短暂的时光,让我对记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对我所在的地区社会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知道了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

  面对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业家,下至地里耕种的老百姓,远至只有电视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边的志愿者,还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贫困户。接触了不同的事,企业文化,邻里纠纷,爱心公益,扶贫救济····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触及的事,当我走近了解并且感同身受的时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彻底的洗礼。

  之前我对记者的认识完全是来自书面,可能觉得他们就是把身边的一些事简单的报道一下,遵循五个W加H,将其套进去就可以,如此简单,何时、何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和如何。对他们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一无所知,对他们在报道时的情感更是触摸不到。当我走进并且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凤毛麟角,记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记者是有情感的,是对这个社会对新闻的当事人负责的,在短短两个月采访的过程中,听到老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这可能就是记者来到事发地最大的.职责了,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为了报道”。记者是有责任的。4月6号,我们收到一条新闻线索,说的是临猗的一村里的一面快倒塌了,对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胁,我当时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墙,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吗,为什么还要专门去报道,而当时记者老师所说,如果这面墙村民能拆的话他们就不会打电话给电视台寻求帮助的,肯定是中间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在阻拦,以至于墙不能拆,更重要的是这墙随时会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于是我们便从运城驱车来到临猗的新闻事发地,看到危墙,记者便第一时间联系到该村的村长以及房屋的主人,将其协商好之后,同意将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记者才开始报道,待墙拆完我们才离去。当看到这条线索时记者的责任便是协调将危墙拆除,防止危墙倒塌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不是简单的将其危墙情况报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记者是有感情的,4月16号我们去拍一组专题新闻“寻找最美青年”当我们采访这位最美青年候选人兰媛的时候,了解到她背后所做的事,着实让人佩服,而这些事的背后的事,却是让人心酸的。兰媛一直在帮助一户贫困的农家,这户家人原本是和谐美满的,可是因为车祸夺走了家里的一儿一女,从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这时,自己在农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间遭遇强拆,屋内物品全部损坏,这唯一的住所这个家没了,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受到接二连三的刺激之后更是病的卧床之中。兰媛在了解到他们家情况的时候,对他们做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将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来帮助他们,而这样的做法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却用了她最大的力气去帮助他人,当我听完这些事以后在场的记者已经是潸然泪下。4月28,我们带着“准备”来到闻喜的一户贫困家里,这个家庭母亲重病,父亲轻微智障,唯一的儿子脚也是残疾的,记者在了解这些情况在来之前就被这样的家庭情况感到难过,所谓救济不救贫,而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将儿子培养成才,摆脱贫困,记者也将他们儿子的未来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划,先联系一所愿意帮助的学校将孩子送入其中免费让其学习,在学校节假日时间以及毕业以后联系一家劳务公司将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触及感情的时候,记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这是她尽最大努力所做的。

  记者是有力量的,4月22号,一位农户向我们反映,他所报的驾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门找驾校都被各种理由推脱,百般无奈的他,最后只能向记者求助,了解情况之后记者与他一起来到当时报名的驾校,帮助他并成功讨要到当时所扣的500元。5月11号,一耕地农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之前买的微耕机坏了,但是其售后不予维修,并且服务态度非常差,在记者经过了解和与售后工作人员沟通之后,最终同意将其损坏的零件予以更换。这些事情让我了解到舆论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同样也是记者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让我从其心中敬佩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位记者,他们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所有的力量,来担负肩上的那份对社会对家人对新闻当事人的责任,他们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感动的群体,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动心痛的事情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去支持,有的时候他们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时候他们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的痛苦。一条简单的新闻,看似平凡容易,但整个过程从接到线索到成功播出,这其中都蕴藏着各种喜怒哀乐,可能很多部分是不为人知的,在每次采访过程中他们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们想的更多是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其问题,分担其忧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责任,让记者这个职业显得更加的神圣。

  到现在这句“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还在我耳边环绕。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篇三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

  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而,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