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太空的探究欲望。
2、初步感受神话传说的特点,知道神话故事讲述的是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进行过认识月亮的活动。
2、材料准备:嫦娥奔月的图片,《嫦娥奔月》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嫦娥奔月的图片,激发欣赏故事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道这是谁吗?是什么时候的人?
教师:图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人物,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二、教师有感情地为幼儿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么事?老道长送了他什么东西?他是如何做的?嫦娥为什么要吃下长生不老药呢?她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三、接着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提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神奇在什么地方?
四、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人能够到月亮上去吗?
教师:后羿也想飞上月亮,他成功了吗?
教师:现代人能够飞到月亮上去吗?怎么去呢?
教师:你想飞上月亮吗?想飞到月亮上干什呢?
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登上月球已不再是梦想,“嫦娥一号”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小朋友们应该从小学好本領,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活动延伸
在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中,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或者可以借助图片、视频了解卫星探月的过程。
第三场:户外游戏(活动材料、难度要根据幼儿年龄发展需要)
技巧与平衡:巧送月饼(例如:设置障碍,传送手圈)
力量与协调:大力吴刚(例如:推轮胎、拎水桶等)
协调与配合:嫦娥奔月(例如:接力跑、跨栏、双脚连续跳等)
投掷活动:后羿射日(准备太阳目标)
五、活动参与人
第一场:全园师生、部分家长志愿者、行政人员
第二场、第三场:全园师生
六、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准备音响设备播放音乐(明月几时有等跟中秋有关的音乐)、摄像机录制视频、照相机拍照等。
2、灯笼(30个)、幼儿桌子(8张)、长条桌(6张)。
3、嫦娥的衣服、鞋子、头饰、黑色KT板(6块)、蓝色KT板(6块)、黄色KT板(3块)、白色KT板(3块)、彩泥、记事贴(心形各色)、纸盘子100个。
4、小蜜蜂8个
5、志愿者吊牌
七、人员分工
1、总策划与顾问:园长
2、活动总负责人:保教主任
3、现场布置:后勤主任
4、摄像摄影新闻报道:文员
5、服装道具:资料员
6、活动组织:各年级组长
7、协助人员:各班家委(各班2人)
8、现场执勤人员:安全员、安保人员
9、安全预案:后勤主任
10、医务应急:保健室
附:中秋节资料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表达了中国人对和谐家族、和谐人伦关系的重视和追求。中秋节习俗的存在,又对中国人重亲情、重家族及人伦关系和谐的精神气质,起到了滋养与传承的作用。这样一个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节日,有着诸多的教育契机。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