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校长家长会发言稿

最新校长家长会发言稿

2022-03-07 来源:乌哈旅游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代表钦村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对我校的发展倾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小学简介……

  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朋友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上学期在教学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及开学以来所做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上学期我校在教学方面可以说是又获丰收。

  文体方面:

  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赖、理解和支持!诚然,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深望各位家长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工作,加快学校发展。

  (二)开学以来所做的几项工作:

  1、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常规训练。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继续推行以“绿色 生命 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的建设工程,并协调有关单位,对原来的土操场进行了整修,美化了校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各项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第二个内容,谈一谈家庭教育:

  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教育子女不仅是履行固有的天职,而且是履行社会职责。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时,仍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那么到底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我认为:

  1、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分之一,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跟上。现在,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甚至有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孩子的思想状况,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对孩子全面了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经常与之谈心,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2、要搞好家庭教育,还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常不断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将不同程度打上家庭的烙印。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用积极、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切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除此之外,作为家长还要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家庭气氛宽松、舒适,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孩子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学习高效。

  3、家庭教育不能忽视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些家长,经常跟孩子讲学习多么重要,读书多么重要,可他们自己闲暇时却从不看书;尤其是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打麻将,打扑克,打网络游戏,当看到孩子在身边看他们玩时,就马上板起脸来问:“你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作业就快去复习别的,看这有什么用?”迫于压力,孩子去写作业看书了,但此时他的心却早已不在书本上了。日久天长,孩子没有听进关于读书有用的道理,却懂得了打扑克打麻将打游戏的乐趣。试想一下,这样的家庭教育会为我们的孩子带来些什么呢?其实,父母的自我形象、道德学识、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孩子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效应。家长要是能主动的、有意的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克服困难的毅力,把握自我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一定的人生信念。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作为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苛求过度。有的家长迷信“棍棒出人才”,天天打孩子,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心理老处于紧张害怕的状态,根本激发不出孩子的想象力,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你叫这样他偏不这样,有意和父母对着干,逼得紧了便逃出家门,流落社会上,变得更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另外,对孩子也不能无原则的溺爱。溺爱过分的孩子,一种是产生优越感,长大会目中无人,不合群;一种是产生依赖感,成长中缺少创造能力;一种是心里脆弱,经受不了艰难曲折的打击……,事实证明,过分溺爱、过分苛求或频繁的斥责打骂都难以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很多,比如:给孩子以足够的慈爱;鼓励孩子去面对适合于他年龄的新事物和新需要;对孩子的成就给予称赞和勉励;灌输正直、正义、积极、勇敢、顽强、友爱、互助等正面的思想,从日常生活琐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经过长期教育、熏陶,孩子健康的心理因素就会形成。

  以上,是我对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浅见,衷心地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成为优秀的家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第三个内容,说一说学生的安全问题: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学校,全力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家长和学校能够冷静地、合法地、合理地处理。在这里,学校和家长朋友们一起重温一下《学生事故处理办法》,现摘录几条:

  第六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第七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八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即不管在家在校在社会发生事情,要依法找到相关当事人,然后合理解决)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比如现在上级规定学生早上正式上课时间是8:00,而我们有些家长上班比较早,可能六点多就让孩子到校,但学校本着为学生和家长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要求教师提前到校。这一段时间内都不属于学生在校正式时间,而属于学校为家长代管时间。同样中午休息时间也是如此。我们不少家长中午不能及时回家,学生只能在学校,这一段时间也不属于学生在校时间,为学校替家长代管时间)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学习以上条款就是希望我们学校和家长明确责任,共同努力,互相理解,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安全空间。同时也需要家长朋友们做好配合:比如早晨送孩子上学,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大门口就可以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又能节省家长们的时间。中午学生在校吃饭或家长送饭,家长不要陪在孩子身边,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下午放学,请家长在校门外接孩子。每天接送孩子,不要挤在大门口,而应在学校规定的指定范围有序接送。再比如: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放学后不在外逗留,要立刻回家,不接触陌生人。行路家长要带头遵守交通规则,横过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不要跑。这样才是真正为孩子的安全着想。

  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强调说明一下:

  1、作息时间。……请家长朋友们严格控制孩子的上学放学时间,杜绝出现意外事故。

  2、希望家长平时要主动多与学校、老师联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来校来电均可,及时沟通,方便教育,不要将孩子推给学校就撒手不管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家长与老师们坦诚交流,尊敬老师,为孩子作好榜样。

  敬请各位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也请各位家长会后能留下你们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并祝家长朋友们工作愉快,合家幸福!让我们共同祝愿小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