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否是注意到,中国人的社交文化是一种圈子文化,这从聚会用餐的方式就能看得出来。比如,中国人大型聚餐时偏好桌餐,尤其是圆桌餐,像一个个封闭的圈 子一样,人们喜欢与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一个聚会下来,旁桌不认识的人互相多是淡漠的,至多点点头而已;而西方社交不是这样,他们更喜好开放式的自助餐。
我在美国时发现,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参加社会活动,交往的兴趣不是认识的人,而是不认识的人,这其实应该是社交的真正意义。往往在那里的聚会中,当你一 个人拿着酒杯不知所措时,总会有人走到你的身边,和你微笑着聊天,化解你的尴尬,帮你融入这个圈子中,结识新的朋友。
这种开放式的社交文 化,不仅表现在大型聚会中,在家庭聚餐时也是如此。我记得有一次在羽西家做客,那天客厅里不同处的沙发和餐桌前坐了不少人,有相识的、有不认识的。羽西对 大家说:“今天,来这儿的客人都不能从头到尾只坐在一个地方,你们要交换不同的位置,每个人都要和其他朋友交谈。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有责任要帮助我照顾 好其他的朋友。”为每一个人创造快乐和谐的交流气氛,是开放式社交的原则。每个人要乐于和别人交流,乐于走近他人,乐于给予别人帮助,帮助自己和他人消除 在新环境的不适与陌生。
与人交谈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谈话,双方可以增进感情交流和相互了解。当然,在交谈中也最容易暴露一些礼仪细节。
与别人交谈不要只谈自己的事情或自己关心的事情,而不顾对方是否愿意听或冷落对方;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要尊重他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强词夺 理,语气要温和适中,不要以势压人;再次,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这是一种礼貌,不能显出很不耐烦的表情或东张西望;别人谈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光 听不谈也是不礼貌的。
1. 交谈基本原则:这样交谈最有效
在与人交谈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表情认真。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全神贯注,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表情会让对方感到很不舒服。交谈时双方目光接触应该占总的交谈过程的一半以上,但并不意味着你应该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动作配合。自己接受对方的观点时,应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示同意。身体后仰、抱着胳膊、翘着腿,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对对方保持警戒的状态。歪着脑袋,摇 头晃脑,容易使人误以为“是不是对我的意见不满意?”另外,不停地抖腿、转动手中的笔、两手紧握弄得关节嘎嘎作响,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无意识的坏习惯。
语言合作。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不妨用“嗯”或“是”等词加以回应,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用词要委婉。在交谈中,应当力求言语含蓄温和。如在谈话时要去洗手间,不便直接说“我去厕所”,应说 “对不起,我出去一下,很快回来”,或其他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
礼让对方。在交谈中,应以对方为中心,处处礼让对方,尊重对方,不随便插话。
礼仪专家特别提示:
怎样委婉地表达你的意见?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遇到不方便直接表达的话语,可以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掌握这样的技巧会显得更加礼貌:
旁敲侧击。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通过“提醒”语言让对方“主动”提出或说出自己想要的。
比喻暗示。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对方展开合理准确的联想,从而领会你所要传达的意图。
间接提示。通过密切相关的联系,“间接”地表达信息。
先肯定,再否定。有分歧的时候,不要断然否定对方的全部观点,而是要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然后再引出更合理的观点。
多用设问句,不用祈使句。祈使句让人感觉到是在发布命令,而设问句让人感觉是在商量问题,所以后者更容易让人接受。
表达留有余地。不要把问题绝对化,从而使自己失去回旋、挽回的余地。
语言中的礼仪细节
在交谈中,语言必须准确,否则不利于双方之间的沟通。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发音准确。在交谈中要求发音标准。读错音、念错字、口齿不清、含含糊糊都让人听起来费劲,而且有失自己的身份。
(2)口气谦和。在交谈中,说话的口气一定要做到亲切谦和,平等待人,切忌随便教训、指责别人。
(3)内容简明。在交谈时,应言简意赅,要点明确,少讲、最好不讲废话。啰里啰嗦、废话连篇,谁听都会头疼。
(4)少用方言。在公共场合交谈时,应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用方言、土话,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5)慎用外语。在一般交谈中,应讲中文,讲普通话。无外宾在场,最好慎用外语,否则会有卖弄之嫌。
此外,要用文明语言,绝对不能出现以下一些有失身份的语言:
粗话:口中吐出“老头儿”、 “小妞”等称呼,是很失身份的;
脏话:讲起话来骂骂咧咧,是极度不文明的表现;
黑话:一说话就显得匪气十足,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厌恶情绪;
荤话:不分场合地把绯闻、涩情、“荤段子”挂在口边,会使你显得趣味低级;
怪话:说话怪声怪气、黑白颠倒,让人难生好感;
气话:说话时意气用事、发牢骚或指桑骂槐,很容易伤害人、得罪人。
不要让你的声音生锈
你的声音在社交交谈中也是表现个人魅力的重要元素,在很多西方领导人训练课程中,声音的培训也是其中一项内容。在与人交谈时,深厚、宽音域的声音能够让人觉得舒服,尖利或者刺耳的声音会让人难以忍受。因此,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语调:在讲话时保持抑扬顿挫的音调,要让人觉得自己对正在交谈的话题很有兴趣,不能用平淡、乏味的声音来交谈,这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声调:过于尖锐的声调会让人觉得难以忍受,避免将讲话的力气都集中在嗓子眼;而过于低沉的声调让人听起来很累;也不要有气无力地说话;
音量:太大的音量容易成为交谈中气势逼人的角色,也容易让人反感;音量太小会使你显得不够权威,容易被人忽视。
语速:讲话过快会让人听不清楚,过慢则会让人失去耐心。最好在讲话的过程中留一些停顿,以便让人有一个反应的过程。
选择愉悦的交谈话题
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开始交谈是你在社交场合中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公众场合中探讨什么样的话题才会显得不失礼呢?我建议遵循下面的一些规则:
适合讨论别人有兴趣的话题;
适合讨论知识性的话题;
适合讨论天气、体育新闻等中性话题;
适合讨论有品位的个人爱好;
适合讨论别人的优点和喜讯;
特别注意,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应该避免在这时交谈:
不能打探讨论对方的隐私,包括收入状况、年龄、婚姻、健康、经历等;
不能嘲笑其他人的糗事;
不能谈论朋友的身体特征;
禁止在社交场合讲黄色故事;
在别人不幸的时候讨论自己的好运气;
不利于宗教、民族团结的话题更是应该回避;
不传播小道新闻或者不好的消息,比如车祸、灾难、犯罪等;
不能非议国家和政府;
不能涉及国家和行业秘密;
不能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同行的坏话;
不能谈论格调不高的问题。
交谈中的危险雷区
细节一:不要一个人长篇大论。交谈讲究的是双向沟通,因此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不要只顾一人侃侃而谈, 而不给他人开口的机会。
细节二:不要冷场。不论交谈的主题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万一交谈中出现冷场,应设法打破僵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转移旧话题,引出新话题。
细节三:不要插嘴。他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打断。即使要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也要等对方把话讲完,或征得对方同意后再说。对陌生人的谈话是绝对不允许打断或插话的。
细节四:不要抬杠。交谈中,与人争辩、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的行为是不足取的。自以为是、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的做法,有悖交谈的主旨。
细节五:不要否定。交谈应当求大同,存小异。如果对方的谈话没有违反伦理道德、侮辱国格人格等原则问题,就没有必要当面加以否定。
细节六:把握交谈时间。一次良好的交谈应该注意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普通场合的谈话,最好在30分钟以内结束,最长不能超过1小时。交谈中每人的每次发言,在3~5分钟为宜。
细节七:避免低声耳语。如果多人交谈时,你只对其中一人窃窃私语,会给其他人造成你正在评论他们的印象,这种时候低声耳语会让其他人觉得你排斥了他们。
细节八:不要用手指点别人,需要指出其他人的时候,应该把手指全部伸开,掌心朝上,用手掌指出那个人。
细节九:不要过分谦虚。受到表扬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快乐的心情直接告诉对方,比只是谦虚效果好多了,这时候,空气中都会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细节十:不要挑剔别人的毛病。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被你挑毛病的人就会心情很差,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思考,正确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情。
倾听的基本礼仪:倾听用耳别忘了用心
不做面无表情的倾听者
学会听人说话,是社交中最容易做的事情,不过在现实生活中, 这却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在听别人讲话时,目光要与讲话者对应,面部表情应该根据对方谈论的内容而有所反应;身体前倾,以表示你对他人正在讲的话题感兴 趣或者专注;点头或者摇头,以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要时不时地报以“嗯”、“是”、“对的”、“哦”,这样简短的语气词来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对别人提出的问 题应该及时并且诚恳的回答。
倾听时的五个“不能”
细节一:不能左顾右盼,目光必须集中在讲话者的身上;
细节二:不能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
细节三:不能心不在焉,一边保持手中的动作一边听别人讲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细节四:不能假装在听,在别人说话时走神是最大的禁忌;
细节五:别人讲话时,你过于强硬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对方发生争执不是有礼貌的倾听。
3. 礼貌用语: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问候要亲切
在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问候对方。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碰上熟人,也应当问候。如果视而不见,不置一辞,则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比较常见的问候词有:“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幸会”。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 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 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等等。
问候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问候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问候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禁用“来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长膘了”等话语来问候他人。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在社交场合中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问候时,切忌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老婆离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药”,这些都是会引起别人反感的问候。
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问候:
在路上相遇的时候,边走边打招呼的情况也常出现,但是遇到朋友或者很亲密的熟人,就要停下来,身体面对对方打招呼。
你在座位上时,上司找你说话,回答问话的时候不要坐在座位上,要站起来。
不过分的问候。颔首礼(10度)是比较恰当的问候方式,问候的时候应暂时停止其他动作,双手自然交叉在身体前方,注意不要妨碍别人。如果是出入会议室,要注意在给客人上茶之后再问候。
偶遇不知姓名只是面熟的人。在问过“您好”之后,可以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关于天气方面的话题,还可以称赞对方“您的包真漂亮”、“发型很漂亮”等等。
在洗手间或电梯里与人目光接触。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目光接触的一瞬间,眼露微笑,也会使凝重的气氛变得温馨起来。
在街上偶遇朋友时,要见机行事。是不是立刻就上前打招呼,要看当时对方的情况,如果感觉不适合打扰对方,那就不要勉强,不打招呼,对方也是能理解的。如 对方独自悲伤时,或看到一贯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这次不加修饰地去购物了,或在外面看到了自己公司的人在谈恋爱,在对方还没有注意到自己时,悄悄离开那个地 方,也是一种关怀。
在你发现前方有熟人时。打招呼的时候不要从身后喊对方,应该从对方的身边绕到前面再问候,突然从身后上来就拍肩膀已经很不礼貌了,惊吓到对方更是失礼。
感谢要真心
表示感谢,最重要的莫过于要真心实意。为使被感谢者体验到这一点,一定要认真、诚恳、大方。话要说清楚,要直截了当,不要连一个“谢”字都讲得含混不清。表情要加以配合,要正视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必要时,还须与对方握手致意。
得到他人夸奖的时候,应当说“谢谢”。这既是礼貌,也是一种自信。切忌用“瞎说”、“不怎么地”、“哪里哪里”、“谁说的”、“少来这一套”这些词语来回应别人的称赞。
获赠礼品与受到款待时,别忘了郑重其事地道谢, “劳驾了”、“让您费心了”、“我非常喜欢您送的礼物”等都是非常合适的谢语。
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应该用“实在过意不去”、 “麻烦您了”、“感谢您的帮助”等语句表示谢意。
感谢他人也有一些常规可以遵循。在方式方法上,有口头道谢、书面道谢、托人道谢、打电话道谢之分。一般来讲,当面口头道谢效果最佳。专门写信道谢,如获 赠礼品、赴宴后这样做,也有很好的效果。打电话道谢,时效性强一些,且不易受干扰。托人道谢,除非是人家出面,效果就差一些了。
如果是正式表示感谢,通常应当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例如:“马小姐,我专门来跟您说一声'谢谢’”,“许总,多谢了”。越是这样,越是显得正式。
表示感谢,有时还有必要提一下致谢的理由。比如:“易先生,谢谢上次您在制作广告方面的帮助”,免得对方感到空洞或想不起你感谢的缘由而不好回应。
道歉要诚恳
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要用“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等词语;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应该用“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词语回应。
在商务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道歉的技巧,有下面几点:
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有愧对他人之处,应该说 “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别人谅解时应该说 “多多包涵”、“请您原谅”;一般的道歉场合,则可以讲 “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
道歉应当及时。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要说“对不起”。
道歉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不要遮遮掩掩,也不要过分贬低自己。
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写在信上寄去或是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通常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会有极好的反馈。
祝贺要热情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他人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晴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贺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它在总体上的礼仪要求,一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晴色彩,二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忌讳的。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用以下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
在祝贺开业时,应该说“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种祝词只适用于老年人,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应该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
有些祝贺的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应该回避。比如,不要祝即将乘飞机的人“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因为在粤语里,“快乐”与“快落”的发音一样,显得不吉利。
告别忌唐突
告别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时刻,如果告别能留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久远的回味,对日后的交往和友情是很有益处的。按照常规,道别应当由来宾率先提出来,假如主人首先与来宾道别,难免会给人以厌客、逐客的感觉。
礼貌的告别应该经过以下的过程:
在告别前略有一点铺垫,使对方对告别有一个思想准备,否则突然说“我要走了”,就显得唐突而失礼了。
在告别时应该适度寒暄,如对长者、师者表示问候,请对方保重身体等。对待同辈朋友,可以问候其父母,祝其安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对方表示良好的祝愿。
采用挥手告别的正确做法是:身体站直,不要摇晃和走动,目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可高扬右手,也可双手并举,但不要只用左手挥动,手臂要尽力但显得自然 地向前伸,不要举得过低,也不能过分的弯曲。掌心要向外,指尖要朝上,手臂要左右挥动,如用双臂道别,两手要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
不少人告别的前期礼仪都做得不错,但是到了最后关头会失礼。对方刚上车,或步行还不很远的时候,送别者一转眼就不见了,这会使人感到很扫兴。应该让对方远去以后,送别者才离去,那样在礼数上才算周全。
如果主人送至车前,在道别的时候,客人在车内坐好后要将车窗摇下来与主人告别致意。
作为主人,在道别时,特别应当注意四个环节:一是应适当加以挽留;二是应当起身在后;三是应当伸手在后;四是应当相送一程。
常用告别语有三种类型:
1.主客之间的告别语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应该说“请回”、“请留步”、“就此告辞”、“后会有期”等,主人则以“慢走”、“走好”等话语回应。如果客人是远行,可说“祝你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代问好”、 “多多保重”等告别语。
2.熟人之间的告别语
如果两家距离较近,可说“有空再来”、“有时间来坐坐”、“有空来喝茶”等,也可说“代问家人好”以示礼貌。
3.“再见”。
这是当今比较通用的告别语,适用于大部分场合的告别。
礼仪专家特别提示
教你22个常用礼仪客套词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 人祝贺说“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看望别人用“拜访”,赞人见解用“高见”,宾客来临用“光临”,送客出 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离开说“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物品叫 “奉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