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2020-06-08 来源:乌哈旅游

读大学有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读大学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读大学有感篇一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读大学有感篇二

  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读大学有感篇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在亲民”,是指拥有美好的道德,做一个为人称道的新型公民,并以自己的美好德行影响感化周围的人,形成美好的人格魅力,使民众亲附,共同达到新的修养境界,则“家必达,田必达”。

  在古代无论是与平民一起劳作的商君武丁,还是以民为本,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刘恒都以自己美好的德行影响和感化着周围的人,使民众亲俯他,从而达到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其实更有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如:雷锋、孔繁森、郭明义……用自己的美好言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入他们的行列,如他们一样给社会注入了新的、美好的血液。

  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教师,每天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当我们看到他们张张甜甜的笑脸,当我们与他们纯洁如白纸一样的灵魂每天对话时,又该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来影响和感化他们以及他们周围的人,从而使美好的德行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出去。一人影响十人,十人影响百人,百人影响千千万万的人,使整个社会的公民都成为拥有美好的道德的新型公民,为国家、为社会尽到做教师的一点微薄之力。

  读了《大学》,看到许多古今名人的故事。我更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多读书,古今中外的、各科的经典之作都要涉猎一番,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渊博的知识。从古人身上学习修身养性之道,如何身处顺境和逆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为。从外国人的教育中汲取有用的营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教育实际加以改良,更好地为孩子们创造宽松与严谨并存的学习氛围。从不同的人和作品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自己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的品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自省能力和自学能力。用自身的道德魅力和学识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达到教育无痕的教育最高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