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大会总结
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大会即将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继“人才工作大会”“人文社会科学大会”“发展工科推进会”之后,又一次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聚焦,也是合并办学以来,第一次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主题召开的专题会议,这次会议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的一个崭新起点和里程碑。
这次大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安排紧凑,取得初步成果:一是焦新安校长向大会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晰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二是制定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制度。本次提交给大家讨论的《扬州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扬州大学本科生国际交流基金管理办法》等8个文件制度,都是针对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制定的。大家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会后,请相关部门将好的意见吸收到相关文件中去,提交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讨论后下发。三是树立了一批学习的标杆。会议表彰了4名先进工作者,安排农学院等5个学院进行了大会发言,介绍各自学院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做法和经验。这既是对4位同志和5个学院相关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其他教师和学院学习的榜样。四是形成了普遍的共识。通过教育厅领导的讲话、校长的报告、两个单元的讨论和三个部门的发言,大家充分认识到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是剖析了存在的不足。按照研究型大学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要求,我们认真查摆了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学院、学科尚未真正把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全局加以谋划,部分干部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不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相对较少,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以及外籍教师的比例偏低,学生国际交流的数量和留学生数量不足,国际科研合作体量偏小,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偏少;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吸引世界知名学者加盟、留学生来校学习的机制尚需健全,服务、引导、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合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外事”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树立一个理念: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正在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站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到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必由之路的理念。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经济全球化对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经过程。恢复招生制度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3个过程:一是规模扩张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高校纷纷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建设新校区,大规模进行硬件设施的扩张建设。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本世纪前十年末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内涵建设阶段。各高校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扩大学位点数量、增加国际论文发表总量、提高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项目上来,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第三阶段是质量提升阶段。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定位把高校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进行比较和竞争,必然要求学校的核心发展指标要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这对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肯定地说,不管哪个学校错过了这个环节、忽视了这项工作,必然导致落后。
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推动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浪潮。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新加坡的“环球校园计划”、韩国的“智力韩国计划”、海湾国家的“引进世界名校计划”等等,都是世界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生动实践。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加以谋划和推进。刚刚结束的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开放发展理念,提出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江苏省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公民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江苏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成教育对外开放先进省份。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浪潮,主动参与到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来,使国际合作与交流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成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引擎和强大动力。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是衡量研究型大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世界对一所大学实力与水平评价的重要维度。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学府,在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国际化战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科就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汇聚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从而产生了2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香港科技大学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从全球聘请最优秀教师,几乎所有教师都拥有世界名校博士学位,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一举跻身世界最佳200所高校的第39位,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正因如此,教育部明确把“拥有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基地、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广泛国际合作基础”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务院日前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提出要通过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江苏也即将出台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支持计划,也就是将大学的实力和水平放到国际环境下衡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能行吗?目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竞相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大家看一下苏大、南师大在“”期间就将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可以说,各高水平大学都纷纷把学生国际流动数量、国际教师比例、教师海外背景、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以及采用外语教学的比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及经费、成果国际交流等体现办学国际化的指标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加以考核,把国际合作与交流高度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进程是学校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把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重点,努力拓展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视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水平、文化环境和治理结构等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平台上重新加以考量,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支撑。
二、强化四项工作,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全面布局和谋划。我们要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和省部共建的大好机遇,制定出台学校 “十三五”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既强化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又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面,确保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强化四项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大批能够参与世界竞争、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这些高素质国际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推进学生的国际交流,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国际视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抓手。要切实把国际合作与交流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习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推进专业国际认证,支持优秀学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全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研究型大学对学生培养规格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建设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坚持以学术为先,着力扩大学术国际影响力
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项目,既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教师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平台。对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部于20xx年1月决定依托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此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声誉。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突破,“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功通过教育部立项建设论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科研平台建设,继续鼓励并支持各学院、科研机构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国际科研项目,在国际上出版、发表学术成果,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组织、期刊担任职务,不断扩大学校的学术国际影响力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推动优势学科国际合作,推进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在ESI体系中的排名进一步前移,争取更多的学科能够进入前1%,努力在国际上彰显学校的科研实力。
(三)坚持以人才为纲,大力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要求,研究型大学一定是师资队伍高度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学。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从世界范围配置和完善教师队伍,持续加大引进与培养力度。一方面,继续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拔尖人才和优秀团队,尤其是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养,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和江苏省公派出国留学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或合作研究。到“十三五”末,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博士后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15%,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6个月及以上境外访学经历人员占比达80%,新进教师中拥有海外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的比例达30%。同时,积极拓展选派优秀管理骨干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进修的途径,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四)坚持以质量取胜,快速扩大国际学生教育规模
教育质量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只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在国际人才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国留学生,才会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境)外学生。要通过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的特色学科、品牌专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高水平国际课程体系,来广泛吸引和接受国际学生。要大力推进留学生培养制度改革,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服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积极拓展教育国际市场,快速扩大国际学生规模,进一步优化留学生结构,努力增加学历留学生、应用文科专业留学生、欧美国家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有条件的学院,要同时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在校内同国际著名高校共建学院。
三、完善三个机制,形成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整体合力
科学的制度机制可以管根本、管长远。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要战略,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推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学院和广大师生员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参与,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运行机制
要建立健全搣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多部门协调配合攠的工作机制,成立校院两级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领导机构,各学院领导班子有专人分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工作督查。按照前瞻性与现实性、规范化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一套“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作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明确每个年度的目标和重点,科学地进行细化分解并狠抓落实。海外教育学院要在努力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生源结构,提高层次,扩大领域,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各教学科研单位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具体责任单位,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二)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目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形成校院(科研单位)两级互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院、科研单位在学校对外合作框架下,主动走出国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要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条件,切实让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单位、团队、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学院和教师在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的积极性。要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和经费分配办法,努力形成学生出国留学、游学热情充分激发,各学院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起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三)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保障机制
要及时总结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经验,善于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和做法,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要创新宣传方式,不断完善适应国际交流的网站和宣传载体,全方位营造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进一步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教学、生活条件以及外事接待设施,建立与国际接轨、满足国际交流合作需要的后勤服务体系,实现软、硬件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人、财、物的优化配置,加快提高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接纳能力。要积极拓展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举办体现多语言文化、多国家文化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活跃外国留学生与在校学生的互动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热烈向上、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文化氛围。全校各单位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充分展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着力塑造学校的国际化形象。
老师们、同学们,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引擎。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动员会,更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专项推进会。让我们以本次会议作为新的起点和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更高的标准谋求合作,以更实的举措促进交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开放,用我们的努力和实干,全面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为早日实现搣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攠的扬大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