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的海印池

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的海印池

2024-08-13 来源:乌哈旅游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着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我们日常所看到的佛教人物形象,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素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的形象更是深得人心,观音的举止表露出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的美好寓意。


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所以,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主刹普济寺,就有一个植满了莲花的莲花池(海印池)。历代文人在观赏莲池景观时,也就往往把摹景和自己对佛之所悟融会起来,如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诗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普陀山建于明代的普济禅寺的海印池,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景色迷人。盛夏傍晚,朗月映池,荷香袭人,正是到此欣赏“莲池夜月”的最佳时机。“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池在普济寺山门前,因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也称“放生池”;也因植莲花,也称“莲花池”。“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亦然,能印现一切之法。




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池周围设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栏。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内御碑系汉白玉制成,上镌清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古亭,在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碑亭、八角亭和普济禅寺形成的中轴线将海印池一分为二,隔为东西莲花池。


池西一座为长堍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则有雨水从龙嘴喷出,轻烟袅袅,缥缈空灵。池东一座为永寿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石狮子40座,古朴典雅,生动逼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