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崔颢、李白、毛泽东与黄鹤楼

崔颢、李白、毛泽东与黄鹤楼

2024-08-13 来源:乌哈旅游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城市文化地标黄鹤楼作为武汉的象征,被推上了全国景点热搜榜首位。


黄鹤楼虽然在唐朝时期就闻名天下,但是千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全国性高度聚焦和关切。其实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生命安全的关切。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海拔62米),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黄鹤楼送康太守》,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贾岛《黄鹤楼》、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张居正《舟泊汉口望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闻名遐迩,成为天下名楼。


崔颢与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七言律诗《黄鹤楼》,全诗音节嘹亮,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黄鹤楼》流行版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由于此诗艺术上的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


一、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文气酣畅的音律美


文以气为主。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


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崔颢《黄鹤楼》“敦煌诗卷”版


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

烟花江上使人愁。


经考古发现,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量诗文,其中以唐诗居多,这些诗稿被人们统称为“敦煌诗卷”,其中,唐诗存放年代最晚不超过宋代。据此可以认为,“敦煌诗卷”中的崔颢《黄鹤楼》可能为其原作。



李白与黄鹤楼


李白搁笔


相传李白在崔颢之后来到黄鹤楼,登楼见长江奔腾风光壮丽,一时间诗性大发,胸中好像已经积蓄了千字,正欲喷薄而出之时,忽然看到了旁边题的崔颢《黄鹤楼》。


由于崔颢的《黄鹤楼》写的实在太绝,李白瞬间敬佩不已,自己灵感仿佛被一扫而光。思考了好大一会儿,最终只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翩然而去。这就是传说中的“李白搁笔”。


李白再写黄鹤楼


李白作为唐代最具才华的诗人,号称诗仙,吟遍了中国的万水千山,他对江城名胜黄鹤楼终究是不能放下的,之后他还是写了好几首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盛唐开元年间的太平盛世,年轻的李白正是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时候;当时的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毛泽东与黄鹤楼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政治家诗人毛泽东阔大的胸襟,豪迈的气度,写尽了黄鹤楼所在武汉三镇吞吐山河的大城气象,把武汉黄鹤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上升到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层面上,超越了历代文人的风花雪月,超越了崔颢和李白,堪称历代吟诵黄鹤楼诗文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书法手迹《菩萨蛮·黄鹤楼》


黄鹤楼自创建以来经历1700多年,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家、诗人,仅旧志中收录的诗文就达400多篇。从崔颢惊艳起笔,经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贾岛、苏轼、陆游、张居正等历代文豪反复吟诵,到毛泽东雄浑收笔,终把黄鹤楼吟成了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黄鹤楼的起源


关于黄鹤楼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这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根据这个说法,黄鹤楼始建时间为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二、辛氏建楼说


据《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记载: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长江之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黄鹤楼送康太守》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唐·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其二》唐·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陈天如画作《古黄鹤楼》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致宴,宴罢同望》唐·白居易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上江夏主人》唐·白居易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曾陪剑履升鸾殿,每谒旌幢入鹤楼。

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方得向忠州。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北宋·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黄鹤楼》南宋·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舟泊汉口望黄鹤楼》明·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