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泾河魂20——中国槐乡 永寿县
2024-08-13
来源:乌哈旅游
若按照地理位置自西向东的顺序,淳化之后就该进入泾阳地界了,但是泾河出彬县境后,所经县区呈人字形排布,沿211国道走向的旬邑、淳化为“人”字的捺划;而沿312国道而行的“人”字的“撇”则是永寿、乾县、礼泉一线。泾河则在这几个县的峡谷中间穿行奔腾,至泾阳才结束其翻山越岭的艰苦行程。因而淳化之后,我们便先选择了永寿这一线。
永寿东北毗连淳化、礼泉,以泾河窦家乡为界;南与乾县为邻,以阳峪岭为界;西连麟游、扶风;北与彬县相连。永寿版图比较特殊,那就是距县城西南15公里的仪井乡、40公里的店头镇,被乾县的吴店、关头二乡间隔,形成了与县境不相连接的“飞地”。据说,永寿版图在元代就是这样划分的,到今天已经近800年历史了。 永寿在夏代属漆国,商、周时与彬县、旬邑等同属南豳国,秦时其地属内史地。西汉初年始置县,定名漆县,其后随朝代更迭而分属各县。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于广寿塬建县治,取名广寿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县治迁至今天的永寿村,改称永寿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永寿县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永寿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时至今天,312国道、福银高速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从永寿穿境而过,再次印证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永寿还是著名的“沙棘之乡”、“槐蜜之乡”。永寿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黄土高原向渭北高原以及西南向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以永寿页(音xue)梁为轴线。按水系分为南北两大水系,北部为泾河流域,南部为渭河流域。梁以南除三岔河流入泾河外,漆水河、泔河、漠西河、封侯沟(河)等均由北向南流入渭河;页梁以北的湃家河、渠头沟(河)、郭村沟(河)、永寿坊沟河)、后沟(河)、南章沟(河)、店子头沟(河)等皆由南向东北流入泾河。这些遍布永寿全境的河沟,使永寿全县地形呈沟谷纵横的黄土碎塬形态。泾河自源头而下,一路上各地都有蓄水为坝、利用其进行小流域治理的工程。但大多都是保护性的,特别是上游的宁夏、甘肃各地以保护水源为主,永寿则是中游地区泾河利用率较高的县份。泾河在永寿的过境流域48公里,拐弯多,落差大。1968年,永寿动员全县民工兴建绛山水电站,到1975年5月投产发电,1976年5月与系统并网运行。其位于永寿县东北的常宁镇北屋村泾河干流右岸,因在绛山脚下,故取名绛山水电站。这个水电站将绛山山嘴截弯取直,在泾河河道筑坝,沿山开渠引水,是充分利用泾河落差的沿河岸式水力发电站。这个水电站总投资443.7万元,年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时,自建成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绛山泾河水电站之后,随着用电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永寿县又于1991年建成了石桥水电站。石桥电站的建成,使永寿成为陕西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第一批农村电气化试点达标县的县区,并获得国家水利部颁发的奖牌和证书,永寿赋予了泾河新的使命和意义。我们俗称的永寿梁,全称应该为永寿页(音xué)梁,其在地理学上是指东西走向的,与“纵”相对,“页”是当地方言对“横”的另一种叫法。经常往来于咸阳段312国道的人,对于永寿梁都不会陌生。在福银高速未建成之前,312国道西安至长武段便是沿途县区的主要通道。由于永寿梁路段公路是沿山而建,坡急弯多,加之来往大货车流量大,每遇阴雨浓雾天气便会发生车祸或因路面原因而导致塞车。那时我每每由咸阳回老家长武,总是同所有乘客的心情一样担心永寿梁会堵车。若运气好,顺利通过永寿梁,心中便安稳了。或遇阴雨天气,多半会遭遇堵车,几个小时已算幸运,若运气不好,堵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情况都是有的。也因此,那时对永寿梁那满山洋槐的四季景色并无欣赏之心情。直至福银高速修通,312国道运输压力减轻之后,无论是沿福银高速而见的永寿梁上的洋槐林还是偶尔从312国道而行看到的槐林盛景,都让人心怡。2000年来永寿县每年5月槐花盛开之际举办的“中国·永寿槐花节”,使得永寿梁再添新彩。虽未目睹其盛况,但每逢5月槐花盛开,途径永寿从槐林穿行而过时,那一树树挂满枝头、如玉兰般白净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槐香,使人心旷神怡。此次行至永寿,虽已过槐花盛开季节,但永寿政协张晓儒主席所赠的《槐乡永寿》一书,却使我们仿若置身槐花之海,也使得对永寿梁、槐山槐花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永寿梁从永寿县境内中部自西向东横穿而过,将永寿分为南北两半,又因南北水系不同,北部为泾河流域,南部为渭水流域。若将永寿比作一个人,那么永寿百里页梁便是他的背梁了,而其漫山遍野的槐林,便是永寿精神的负载者和见证传承者。每到5月,永寿梁槐香袭人,夏季更是槐林苍翠,荫凉可人。一入山梁,便绿荫蔽日,凉气袭来。古诗有云:“日中不用摇纨扇,伏里可曾试葛衣。”可谁又能想象永寿梁槐山昔日的景象,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永寿县每年万名群众从农村、机关、学校、工厂汇聚到槐山,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封山造林大会战。参加当年会战的张晓儒主席回忆说:“当时槐山上下到处都是人影和树苗,我们青年突击队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将一个荒芜、贫瘠而又长满荆棘的数百亩山坡,用树苗装扮得生机盎然。”当年植树大军们的汗水没有白流,百里页梁上生长起来的40万亩浩瀚无边,蔚为壮观的刺槐林,成为了今日永寿县、永寿人的骄傲,槐林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是大西北乃至全国罕见的。由此让我想到同在泾河流域,位于宁夏的彭阳县,凭着一股“彭阳精神”利用20多年的时间将沟壑纵横,遍地荒野的彭阳建设成了全国绿化先进县。而永寿槐山则早于彭阳近20年致力于此,在心中暗自对永寿当年的决策者的远见卓识表示敬意,同时也为这葱郁的槐山所蕴含的“永寿”精神而叹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这方人”又赋予了“这方水土”“精”和“魂”。一代一代的永寿人,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倾力建设着永寿这方精神家园,这漫山槐林的内在品质则是这方人精神的写照。永寿槐山的槐林,学名“刺槐”,俗名“洋槐”。其原产于北美洲,为客树,耐旱耐瘠,随遇而安,落落挺拔,乃树中丈夫,其坚可与国槐相抗,其韧可与万木争锋。在植物家族中,洋槐只是普通一员,它无紫檀之华贵、无杨柳之多姿、无松柏之伟岸,但它却以其内在的坚韧而赢得赞美。做为一个外来者,其感受自然无身在其中之人的深切,在此摘取张晓儒主席《五月槐香惹人醉》中的片段:“…初夏五月,当你来到这永寿页梁上,你会看见一望无际的雪白花朵在蜿蜒起伏的山梁上覆盖而去。130多万亩的永寿土地竟用了40万亩来种植槐林。这槐林就像三秦大地上一位披着洁白雪花而衣履端庄的新嫁娘。这位新嫁娘,迎着春天的阳光,大大方方地站在沟壑连绵的黄土地上,任蜜蜂采蜜,任蝴蝶裹去满身的花粉,任微风轻拂嫩枝新叶。缀满雪花的绿叶长裙漫山飘舞,旖旎天际,犹如大家闺秀素雅秀美。永寿的春天是温暖的、宁静的,健康且又令人神往。永寿的槐林是多姿的、艳丽的,怡人心脾又令人陶醉…………永寿的槐林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战场上是当之无愧的。密密匝匝的身躯,枝挽着枝、肩并着肩,纵横交错的根系,互相依偎,盘根错节,形成网状,它用坚强的身躯阻挡着狂风骤雨,黄沙寒流,给槐山脚下的人们带来了安全和祥和。它那无数条钢筋般的根系牢牢地把土壤捆住,使其不致流失,扬起沙尘。它是一个容量很大的集水塘,能充分吸收径流,把山上宝贵的水资源贮存起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如此看来,槐树浑身上下,根枝叶脉无一不是宝,无一不是在为人类奉献,而槐林如此不畏艰苦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被永寿人引以为豪。摘取张主席的文章,是因为只有身心投入、情融于物的人,才能写出有真情的真实的文字,要让我这匆匆邂逅这40万亩如仙境般美景的人来描述,确实难如人意。因而即使被误认为是偷懒也在所不惜了。占用如此多的篇幅写槐林,缘于永寿县积极调整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兴县富民的新路子。始于2000年的“中国·永寿槐花节”在每年5月槐花盛开之际举行,历届槐花节都以新颖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吸引省内外来宾、游客。其宏大的规模,旺盛的人气,浓烈的氛围,深远的影响,为永寿博得了“生态永寿、和谐永寿、中国槐乡、长寿之乡”的美誉。说白了,槐花节也就是以观槐花为媒,其真正目的则是着力将永寿打造成西安咸阳的都市人群休闲、避暑、度假、养生的花园。睿智的决策者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槐花节不仅吸引了游客更吸引了投资者。这让我想起了咸阳地区的一句俗语,“老鼠拉掀把——大头在后头”,话虽俗但理却真。总投资42亿元的翠屏山景区槐山颐和生态园建设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黄土地绿色生态观光园项目已落地并投入建设。在永寿政协及文广局等部门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走览了这些在建项目。永寿历史文化遗存也是颇为丰富的,全县有先周村落遗址、秦汉县城遗址及宋代古渠遗址等12处;娄敬(刘敬)墓、陆贾墓、汉墓群、无名冢、长孙无忌墓、安金藏墓、七尉坟等10多座古墓葬;唐代书圣柳公权手书刘沔神道碑、元代重修汉代建信侯墓记碑、清重修武陵寺碑等石刻30余块;北宋砖塔、清代盘龙寺正殿等古建筑两处,而永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便是依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翠屏山景区位于永寿县北部,从永寿县城沿312国道北上,出县城十公里便进入了翠屏山景区范围。据介绍,翠屏山景区东至常宁镇炎家山村以西,南至永平坚固村、永平乡、渡马核桃树湾、马坊林场以北,西至永麟路交界处以东,北至碾子沟、底角沟、后沟以南。40万亩槐林便在其中。占地2万亩的颐和生态园和占地万亩的槐树林度假山庄东西而踞,永寿老县城、武陵寺塔等都在其范围之内。时值深秋,满山绿叶多已凋落,加之天气已转凉,因而我们只参观了在建的永寿老县城和武陵寺塔。永寿老县城位于距县城11公里左右的永平镇,对于永平镇的印象是,老312国道经常堵车的地方。因为从这里起,312国道便进入了山岭沟壑区,这里也是312国道与永麟公路的交接点。当时的永平街道,坑坑洼洼,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在车内看着那里的居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小镇上是破烂不堪几成危房的建筑。以往路过时唯一感兴趣的便是永平山头矗立着的砖塔,每次路过总在想这砖塔有着怎样的故事,但也只是一个路过的风景罢了。福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已经两年多未经过这里了。当驱车来到永平镇的时候,除了山上的砖塔,别的已经变得让我认不出了。离了312国道,一条宽阔的青石大道,向东拐入永平街道,往日破败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仿古街。这里是永寿老县城遗址所在,古称麻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武德二年至四年(619~620年)、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曾三次作为永寿县治长达671年。其中元至正四年和清康熙八年曾两次修筑县城,现在的老城遗址便是清康熙八年三月至九年六月,由时任知县张焜变卖家产捐资修建的。老城左有东岭梁逶迤绵长,矫若青龙,右有山峰势如虎头,名曰“虎山”。前有翠屏山环拥,以应朱雀,后有永寿梁蜿蜒拱卫,以应玄武。老城四周环绕的各个山梁形成了天然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灵兽,而古城形状像架上金盘,又因祈其坚若磐石,固若金汤,因而永寿老城又取名为“金盘城”。昔日老城已不复存在,2010年6月开始实施的旧县城恢复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我们所见到的老城南城墙、城门楼、敌楼以及仿古一条街和古式四合院已基本建成,修复后的古城已初具规模,与其配套的还有翠屏广场、北广场、东西广场、停车场及沿路的两层仿古建筑,400株各类景观大树与绿化、亮化工程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在老城门右边的虎山之巅,便是武陵寺塔所在。始建于北宋的武陵寺塔,是永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永寿县历史遗存的重要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呈八棱形,共有七层,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因为塔在以前的武陵寺遗址内,因而取名武陵寺塔,而更多人俗称其为“永寿塔”。武陵寺塔同样也有传说,传说两位仙女在一天夜里,约定在彬县和永寿各造一座宝塔,天明以前必须造成。彬县路远,姐姐自愿前往,妹妹便留在永寿。姐姐老实勤恳,来到彬县,选好地形,立即动工。妹妹虽聪明能干,但却非常贪玩,根本没把建塔当回事,边玩边造。结果天快亮时姐姐已建好了塔,可妹妹的塔还没建成,于是妹妹手忙脚乱地端了一簸箕砖往塔顶一倒了事,以至于塔自造成后塔身便一直斜倾,塔顶一直残缺。因了这个传说,人们把永寿的武陵寺塔与彬县的开元寺塔合称为姊妹塔”。这个传说在永寿民间一直流传至今。虽是传说,但其中却也含有教育意义。记得小时候,也常听大人们给我讲此类姐妹、兄弟因个性各异、性格不同而在做同一件事情中会有不同表现、不同结果。其目的是教育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若一本正经的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必定不好好接受。于是人们便将这些道理寓于故事中,让孩子们在这亦真亦假、亦仙亦幻、美丽有趣的故事中学习和领悟人生哲理。武陵寺塔身向东北倾斜,是1930年大地震而造成的,其中向北偏移1.14米,向东偏移0.18米,但却斜而不倒,足见其塔身之稳。相比今天太多的豆腐渣工程,一路所见的这些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古塔,堪称建筑界之精品。也足见古人技艺之精湛、用心之淳朴,也是对“质量自在人心”的诠释。站在塔前俯望山下,经过重建的小镇已凸显其古韵古风兼现代气息的魅力。据介绍,这里还将重修并打造城隍庙、武陵寺、翠屏书院等景点。虽说是为了发展旅游,但将已经遭遇困境的民族文化以另一种方式依附于此来传承而为后人所知,不失为一种智慧和负责的选择。上山时,天空飘落零星雨点。站在山顶看古城,忽而从远处沟壑的村落传来一阵凄凉的唢呐声,因了山谷的回音更显其悲凄,这定是哪家有人辞世在办丧事。而唢呐这个在泾河流域随处可见的民间乐器,包含了民间多少文化内涵于其中。在西北民间,人从出生、成家、立业、离世,每逢生、死、婚嫁等人生重大变故,唢呐声都伴随其中。正是一曲唢呐声,吹出了人生的悲喜四季。与唢呐一同出现在这些场合的还有秦腔,这一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自秦始至今,仍是秦地子孙们最喜爱的自娱方式之一。提到秦腔,戏迷对于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绝不会陌生,而任哲中便是永寿籍人士。对于任哲中我也是颇为喜爱的,父亲喜听秦腔近乎痴迷,从小受他感染,倒也能听出秦腔的韵味来。记得小时候,省上的秦腔名角任哲中、李爱琴、肖若兰这些秦腔泰斗常常下乡演出,当时观看演出的观众绝不亚于今天那些天王天后演出的观众规模。且秦腔演员凭的是真嗓实唱,字正腔圆,不像今天的歌星要靠乐队和音响来打造。有一次演出结束后,生性豪爽的父亲与他们言谈投机,邀请至家中做客,在一旁端茶递水的我也欢喜的不得了。在那个时代,这些名家相当于今天的影视大腕,能与名人如此近距离接触,我心中也小小的骄傲了一把。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增多和人们娱乐方式的转变,年轻人对戏曲的冷漠,秦腔被人们漠视。但在我心中,对秦腔的热爱之情却有增无减,缘于其所载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缘于对辞世父亲的怀念。以前一直不知道任哲中是哪里人,到了这里才知道他竟然是永寿人,也因他,永寿的秦腔市场很火爆。任哲中最著名的几段唱腔有《周仁回府》、《激友》、《花亭相会》、《祝福》、《血泪仇》等。他的唱腔细致哀婉、悲壮凄楚、激情慷慨、幽雅缠绵,感染力极强,他的唱段在陕西、西北地区以及全国都广为传唱,其所创“任派”唱派在广大戏迷中备受欢迎。他的独特唱腔在《周仁回府》中周仁的唱段中最为明显。为了增加唱腔力度,他运用切分、符点节奏,造成起伏跌宕之势,创造性地对拖腔旋律进行改进。运用紧闭口腔,以鼻音哼唱,表现人物极度痛苦的情绪,达到了揪人心肺的艺术效果。当年我看《周仁回府》唱段时并不了解这些,但仍记得台上周仁凄然泪下哭妻祭坟,虽悲痛至极,但却拿捏得当、不至失音。台下的我则受其感染,全然不顾的放声痛哭,惹得周围的人都把目光投向我。任哲中不仅唱功好,其艺德也堪称楷模,他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虽简单却透着其质朴本性。任哲中说过:“在旧社会,我不过是一个穷戏子。今天群众这样关心我,爱戴我,我要竭尽全力,把自己全部的余热奉献给我钟爱的秦腔事业和父老乡亲。”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直至1995年辞世。离开永平老县城,我们又驱车回返县城来到距离县城3公里的监军镇等驾村坡。据永寿县志载“皇帝亲莅临,等驾有此坡”,又是一个无时间无具体人物的记载。不过,从地理位置看,这里距永寿老县城十里左右,中国古代凡帝王所到之处,当地官绅皆出城十里相迎。永平曾三次作为永寿县城所在,最早当是唐代武德年间,当时都城在长安,皇帝自长安一路北上自此地,官员必出城相迎候。仅这流传千年的村名便将这里的历史与文化故事隐于其中。这个有一千多人的村子,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碧波荡漾的水库、潺潺不断的泉水及百年古窑洞、古柿子林等自然景观独具特色,苹果、油菜、小麦等农业资源丰富,淳厚的民风民俗,自然与人文并存,具有典型的渭北乡村风貌。这里是永寿较早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基地,也是永寿重点旅游投资项目、黄土地窑洞生态度假庄园的所在地。“黄土地窑洞生态度假庄园”是以西北特有的黄土高原峡谷沟壑地貌为背景,结合保护完整的下沉式古窑洞群落。以“住”文化为特色,为展现华夏文明及西北黄土民俗风情,以“变静为动”的全新旅游概念而拓展出的一个崭新的空间。在这里所展现的黄土民俗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永寿,而是整个“黄土地”的文化。正是“黄土地”和黄河一同铸起了华夏民族悠悠五千年的“黄河文化”。进入庄园的大道由一张张磨盘铺就,据介绍,以磨盘铺就道路主要是为了体现农耕文化。永寿,又是中国“寿”文化发源地,也是自隋唐以来的避暑胜地,因而又称“隋唐夏宫”。这里最有特色的便是生态酒店式窑洞住宅。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将这里原来聚集的村庄地窑式庄子全部进行改造,采用“绿色自然空调系统”技术专利。将秸秆气化系统、沼气利用系统、太阳能、风能利用系统、蓄水滴灌系统、水处理系统、生物质能处理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到传统地窑院落。做到了“零土地、零耗能、零排放、零支出”,成为地下可“呼吸”建筑的典范,2009年7月25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人居环境示范基地”,还被邀请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展馆展出。园区内还有永寿千年神泉,300多亩泉水湖面,百年古柿子林,白垩纪峡谷沟壑以及供游人采摘的“万果园”,民俗博物馆、中国古镇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黄土艺术博物馆等。这座总占地面积二万亩的庄园全部收工后,将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文史物考、综艺博览、绿色农业等大型综合项目的所在。永寿的历史文化遗存中,10座历代墓葬也是一大特色。因为,对历史的解读,除史书之外,更多的便是来自于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墓葬。在永寿的这些墓葬中,首推娄敬墓。娄敬墓位于永寿县城西南40公里的店头镇,就是被乾县吴店、关头两乡与县城隔开的永寿“飞地”。娄敬山便在“飞地”境内,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5公里,海拔1063米。从远处看,山体雄伟,只是山脚下因采石破坏至山体褐露,似一块大大的伤疤般异常刺目。山体靠西南处,远远可以看到一座水泥制造厂的设备,从烟囱中冲出各种的污烟与娄敬山上的蓝天白云显得格格不入。听说那是属于扶风县地界的。娄敬山本名叫明月山,相传以前山石夜生异彩,远望如明月,故得名明月山。后因凿山取石,光彩消失,又因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建信侯娄敬晚年隐居于此,且山上有娄敬墓,因此便得名娄敬山。车至半山便不能再前行了,我们一行人弃车步行,蜿蜒的小径两旁长满了青草及各种不知名的山花,边欣赏山上成片的刺槐与各色山花野草,边听着娄敬山的传说,不觉已到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漆水河在田野间曲折环绕,隐隐可见被云雾遮障的远处的终南山,近处的羊毛湾水库水面白雾茫茫。朝阳映照下,远山近川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折射至物体上将其本色衬得更加鲜艳明亮。从山顶俯望,像一幅巨大的彩毯铺在娄敬山下的田野上。娄敬山山坡上是刺槐林,山顶上则松柏成林,树荫蔽日。之前从《槐乡永寿》一书中看到关于娄敬山的文章中,称刘敬,心中有些疑惑。读史书才知,娄敬本是西汉初齐人,曾以“布衣”在洛阳觐见汉高祖,建议定都关中,后又谏阻刘邦出击匈奴,得到刘邦赏识,因而赐其姓刘,拜为郎中,号奉春君,晋爵关内侯,号建信侯。后为避吕后之乱,晚年隐居好畤,死后葬于店头镇明月山,后人因此将山改称娄敬山。当年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臣子中,能全身而退者寥寥可数,娄敬隐居于此修道养心,实为明智之举。山顶有一座砖围砌起来的墓冢,据说便是娄敬墓,真伪尚不可知。但现存的元、明、清各代的十通碑记及1981年出土了一具镌有“汉建信侯夫妇之灵柩”及“明万历二十九年”等石刻文字的石函,似乎可为其佐证。至今,每逢初一、十五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仍然来此进香朝拜,祈求福祉。而同为君王谋臣的另一位历史名人长孙无忌,与娄敬的待遇可谓是差之千里。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辅佐太宗李世民登基并位列其二十四功臣之前,又是长孙皇后之兄,还是李世民托孤的重臣,功不可没却也曾权倾一时。只可惜其不如娄敬般知晓进退,因反对武则天为皇后,导致被以谋反罪流放黔州,后赐死,葬于今天的永寿渠子乡永寿坊村,现在仅存一高1米的圆锥形墓冢。二者相比,不由让人心生诸多感慨,个中滋味,众人自去品评吧。今天的永寿不论是“槐乡文化”还是“寿源文化”,其目的都是围绕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终目的的。近年来,永寿紧紧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休闲避暑度假养生后花园和渭北煤电建材工业重镇”三大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主导、城镇加速、民生改善”六大工程,县域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工农业生产企业进驻永寿,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支点与活力。漫步这座曾经的丝路重镇、今天的“槐林寿乡”的县城街道,县城中心的寿文化广场两边商铺林立,猴寿雕塑立于其中,文化石、仿古街道记载着这里历史的厚重和久远,休闲锻炼的人们脸上铺满了幸福的笑容。厚重的历史和多姿的现代生活相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祈愿永寿如槐树般茂盛。古今相交相融的永寿永存永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