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取信于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
2、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和反馈,深入分析原因,按照边学边改、立查立改、边整边改的要求,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3、以优异的质量取信于民,以独特的风格取悦于民,以诚信的态度服务于民。
4、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就是要从反“四风”入手,扬清抑浊、扶正祛邪,建设一支自身过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5、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耍嘴说说便取信于人,白玄鉴向白静轩使了个眼色,二人劲力到处,右掌的中指顿时迸出一小团鲜血来。
6、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建管用体制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取信于民。
7、农二师纪委监察局何以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靠的是该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凭的是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团结拼搏、无私无畏的卫士情怀。
8、多数拿货上台鉴定的客人,则是为了取信于人,方便接下来的交易。
9、否则就你这样一言不发的,很难取信于人啊!我吴某人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就这样把你送到南京,送到蒋委员长面前去呀!
10、这是仁义之举,义师入城,秋毫无犯,留用旧人,又可取信于人。
11、谢长廷"勇者无惧"?台报只有取信于民否则枉然。
12、不求锁定结局,只求曾经努力;不求事事顺意,只求心情美丽;不求左右别人,只求善待自己;不求取信于人,只求无愧天地;不求马到成功,只求坚定不移!
13、年纪小的优势是,比较容易取信于人,许莫相信再过一些时日,他就可以收拢他们。
14、你取信于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改过自新。
15、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
16、“《廉政准则》的出台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约束;对公众来说,体现了中央推陈布新、取信于民的信心和决心;对各级纪检机关来说,是指导。
17、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树立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18、服务大众,真诚服务,取信于民,是我们经营的宗旨。
19、它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叙述了利用开始反攻的时机一一彼竭我赢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一一辙乱旗靡之时。
20、对于这样的生活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它能取信于你,你完全相信它的真实、生动、深刻、立体、活泼、动感,可触可摸,可赞可叹,可惜可哀,可评可说。
21、不是不信任鹿长老,而是此事太过离奇,根本无法取信于人。
22、这个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
23、公安执法,既要取信于民,也要取悦于民。
24、自身的言行一致性和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践诺负责等人格魅力以及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共利益而诚心于民、取信于民的能力的总和。
25、你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你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你就能妥善处理好与同事、与上司和与企业的关系。
26、诚信就是真诚、诚实,守信重诺。诚与信是分不开的,只有诚实可靠才能取信于人。
27、或以“完全”的立宪面目来取信于民,笼络人心,缓和统治危机。
28、价必须要报高,不然怎么取信于人呢?如果要入戏的话,迷彩炫梦现在就是待价而沽,报个十万一点都不过份。
29、一个党员干部,如何取信于民,取悦于民?答案十分明确除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要有实实在在的、真正得了民心顺了民意的政绩。
30、以真诚感人,以信誉服人,以质量取信于人。
31、你家主人是谁?见识也还不凡,不过,不提及自己身份,终难取信于人。
32、以其手感好、透气佳、穿舒爽、价格实惠等优势取信于众多消费者,尤其是经过印花的“泡泡纱”面料更受欢迎。
33、朋友递烟给阿钜,阿钜拒绝道:“我答应了我的女朋友不吸烟。”朋友说:“我不说,你不说,谁知道你吸了?”阿钜望了望远方,淡淡地说:“失信于自己的女人,何以取信于世界?
34、公司全体员工都十分敬业务实、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在产品开发上只争朝夕;为客户精打细算,以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取信于客户。
35、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36、在此情形之下,白泽知道单凭三言两语想要取信于人确实有点困难,当即默运“武罗仙气诀”。
37、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8、第三代的领导也一样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
39、都像狠刹晚会奢靡之风这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希望改的地方做起,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够善做善成,才能在立查立改中取信于民。
40、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41、徽商行贾四方,靠的正是“诚”,“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他们修身立德,取信于民,故能长盛不衰。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