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教养的生活随笔

有教养的生活随笔

2024-07-18 来源:乌哈旅游

有教养的生活随笔

  教养,是培养和缔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使他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成败,进而塑造他坚毅的性格和高层次的精神,乃至影响其一生并不懈的向上追求。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有教养的生活随笔,希望您喜欢!

  有教养的生活随笔篇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题记 • 诸葛亮《教子书》

  当今社会争相传阅“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育儿经时,我驻足了!

  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讲,富贵是一笔财富,赢得了时间和空间的一个有利资本;贫穷更是一份历练,亲身趟过的价值更应该倍感珍惜来之不易的拥有。

  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是彰显着父母思维和形态,重点都是停留在父母的愿望和操纵下,于孩子无多益处。外在的环境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却不能把持孩子的一生。幸福还是由内向外散发,控制和守住财富还是应该强根固源。

  一个生活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也不愿意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饥不果腹,殚精竭虑的日子;而一个生活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不可能更是没资本让她像公主那样穿金戴银、左拥右护、旌旗蔽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华生活。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巨人,看看他们的丰功伟业或者卓著成就,并非简单的认为是用穷养或富养的方式所能培育出来的,多是内在的精神与性格决定的,内在潜伏的特质是长期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教养使然。

  外界的环境是千变万化或者说千姿百态的,对于要立身于其中的这个人来说,唯一不变的是他这个人自身,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环境变化了,人固然依旧。既然如此,父母真心应该给的是穷养,富养,还是我们深思的教养呢?答案很显然,教养胜过其他。

  教养,是培养和缔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使他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成败,进而塑造他坚毅的性格和高层次的精神,乃至影响其一生并不懈的向上追求。

  父母能给孩子的,除了生命,恐怕就是教养最有价值了!一个有教养的人,体现在他身上的是永恒的美德。不管他将来是穷人,还是富人,能使他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还是他自身的教养,而教养是父母从小给予的,享用一生。

  教养,是从一个人的幼年开始培养,父母、家庭、学校及社会应该让他明白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让他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懂得基本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品格修养,且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的灵魂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修身和养德是一个人一生不离不弃并成为习惯性的事业。这项事业的成败直接关乎了他人生的走向,和其它事业的跌宕起伏。

  如何修身,如何养德?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都应该从修心开始,平心静气时常所想的就是自己志向所在,心无旁骛的坚持走在自己的求学路上,在安安静静专心致志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综合应用的能力与远见卓识的才学。过度的散漫是不能励精图治的,同样,频繁的暴躁、急于求成是不可能做好修身养性的。

  父母给孩子的是幼时的生活环境和启蒙教育的引导。生活环境从物质方面来讲有好坏之分,富裕的家境不会让孩子为了简单的生活而苦恼,能够让孩子拿出更多的时间做志向之趣,可能走上所谓更好的平台去积累或展示自己的才华;贫穷一点儿的家境虽然不能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志向之趣,时常让孩子参入到人生不易中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更加充实了孩子的体魄和灵魂,感触更深的现实生活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生活感悟与生命体验。生活环境从精神层面来讲家长给孩子的引导与贫富无关,塑造一个人的灵魂,从教养开始,教他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方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教养不是富人家的专属,也不是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能够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父母给孩子的不仅是富养与穷养的外在条件,更应该多给予的是教养。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的言行举止就能够合乎规范,做人行事就能够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更能把握好分寸。

  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当取得一些小小胜利时,能够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当受到点点挫折时,能够黯然伤神,但不会意志消沉;当富贵发达时,不会泯灭良知,但仍会有恻隐之心;当贫贱落魄时,依然傲骨凛凛,心清魂净的大气做人。

  孩子生在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立足于现实和发展自我;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更应该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的提升自己进而开拓美好未来。

  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才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身心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招,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父母之心,总是能给孩子多少就是多少,尽量最好,却在物质的纷乱繁杂中,往往忽视了“教”的难能可贵;而孩子一生享用,与启蒙开始的教养息息相关,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了他一生的幸福时光。

  有教养的生活随笔篇二

  有些话你说不出来,有些事你也做不出来,这种差距来自内心的淡定和良好的教养。

  熟人约我到饭馆吃饭,她因为一盘菜的咸淡与服务员发生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引得别人纷纷侧目。对方终于答应再换一盘,她还不让把原来的撤下,怕对方用这盘菜再加工一下又端上来。我问:“既然你知道小饭馆的问题所在,来了又何必计较?”她说:“我就是不能惯着他们的毛病!”

  一次外出,登机时间看似正点,可当我们坐进飞机内却迟迟不见起飞。前座的女子坐立不安,不时找乘务员理论,对方也一直在反复耐心解释,可她越发歇斯底里,一副自以为是的“上帝”模样。

  其实,我也不喜欢小饭馆的粗糙和不卫生,但既然去了,就不要在公共场合和服务生争执,大不了以后不去。那天,我也在机舱里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心里也不舒服,但我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对乘务员发泄不满,并因此影响到其他乘客。

  这些“不能惯着别人毛病”的人自己就一身毛病,让别人不快乐的时候,自己也是不快乐的,甚至是不体面的。我们既不能说一个在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不能说一个在公共场合因为别人的错误,就肆无忌惮地讨要说法的人有教养。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关乎个人尊严和梦想的事情,我们当然要据理力争和努力执着,没事不惹事、事来不怕事,才是一种强者的生活理念。在自身没有毛病之后,你眼中别人的毛病也会越来越少,在你得到很多很多爱之后,你就会越变越温柔,而此种优雅的温柔又是女人最体面的防弹衣。

  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知书达理,嫁妆也可观,娘家是当时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就在她怀着次子时,徐志摩却与林徽因坠入情网提出离婚,张幼仪没有多问一句就办了离婚手续,甚至不要求他抚养两个孩子。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也在那里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她说:“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她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再次把家族的生意头脑发挥到极致。她精心抚养与徐志摩的儿子,仍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甚至还接济已经落魄的徐志摩及其后来的妻子陆小曼。无论离婚前还是离婚后,甚至徐志摩死后50多年,张幼仪都不曾对往事吐露半字,不论顺境逆境,都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生活状态。那个年代的教养告诉她,既是大家闺秀,就要比旁人承受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你可以爱了又爱,最终葬在了风花雪月里,我却可以淡淡地自立不败。这样的情感与教养,世间无人能敌。

  所谓教养,就是我们选择做更好一点的人。小处看是你出门光鲜靓丽,家里一尘不染,一个人也会好好吃饭,努力追求爱情和梦想。大处说你外在对人关怀宽容、内在对己严格自律,即使生活给了你一副最糟糕的牌,你也不抱怨不退缩,漂漂亮亮地打出去;你从不在外人面前失去体面,更不在家人面前失却温柔。生活的苦难谁都会经历,你的与众不同,使你就算苦不堪言,也能抽身而出片刻,去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不拧巴自己的心态,依旧愿意相信并且善待别人。一个人的高贵也就在于此,举重若轻不动声色,保持自己有教养的生活。

  所谓生活品质,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追求最好的事物。这求好向好的精神,可以丰富你的内心,创造出更多的愉悦与爱。生活品质不是攀比出来的,而是用你的教养,你的努力,你的宽容,你的人品,在这个浮躁薄凉的社会里拼出来的。

  如果你选择了做更好一点的人,那就再努力一把,去过有教养的生活。这种生活不需要别人下定义,甚至不需要让不相干的人知道,你只要坚持做最忠诚的自己,安静又骄傲地绽放在自己的春天里。

  有教养的生活随笔篇三

  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