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诈骗罪自首可以减刑多少?

诈骗罪自首可以减刑多少?

来源:乌哈旅游

自首在刑事法律中的减刑幅度。根据不同情况,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包括未被发觉、已被发觉但未受讯问、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经亲友规劝或陪同投案、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后交代罪行等。其他类型的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法律分析

1、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者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5、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6、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拓展延伸

诈骗罪自首是否能够对刑罚产生影响?

诈骗罪自首对刑罚的影响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我国刑法,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助于侦破、制止犯罪的行为。对于诈骗罪,自首可以在量刑阶段被法院酌情考虑,可能导致刑罚减轻。具体减刑幅度因案件性质、犯罪情节、被害人损失等因素而异。然而,自首并不是必然减刑的理由,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动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此,诈骗罪自首可以对刑罚产生影响,但具体减刑幅度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自首在诈骗罪的刑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的减刑幅度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被害人损失等因素。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前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助于侦破、制止犯罪的行为。然而,自首并不是必然减刑的理由,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动机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此,在诈骗罪案件中,自首可以对刑罚产生影响,但具体减刑幅度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