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动物过冬》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思维,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尊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当然,作为教师,应该凸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多种角色特点,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有序。
新课程还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设计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练读中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3、学习部分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2、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2、能正确书写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准备: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动物过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它们是谁呀?
想和他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动物 接着 刮起来 商量
哥哥 约定 第二年 春暖花开
2、复习新词、学生认读
他们就藏在这些词语后面,只要我们把词语读好了,他们就会出现了!
谁来读第一行?
你的声音真响亮!第二行,谁来?真不错,把字音都读准了! 一起来!
读得真认真!瞧!他们来了!
(媒体出示三个小伙伴的图,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先用“捉迷藏”的游戏方式,激起学生朗读词语的兴趣,急切地读准词语的字音。然后将插图中的小动物与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可爱形象。“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情境的设置,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一同学习,学生学习就更具有趣味性了。)
二、学习课文
(一)、读读悟悟、感受快乐(学习第一段)
1、他们常常在一起干什么呢?
出示第一段,谁想来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对,他们常常在一起——
引读第一段
小结:真是三个快乐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把快乐带给大家!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跳舞”、“快乐”等词语,让学生真切感受“好朋友”的含义。)
(二)声像结合,帮助感悟(学习第二段)
1、老师听出来了,他们是那么快乐!日子过得真快,转眼秋天到了。
(课件演示:秋风吹的声音,秋叶落的景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展示,感受秋天来了,听到了风声,看到树上的黄叶落下来,天气渐渐凉了。)
过渡:秋风吹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这时候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段。自读课文。
生自读后回答:他们在商量过冬的事。
他们为什么商量过冬的事?
3、引读:是呀,因为(天气渐渐凉了),所以(小伙伴们在商量过冬的事)。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段,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两句话之间的因果关系。)
过渡:我们已经和他们交上好朋友了,想不想和他们一块儿商量?
(三)、读读议议演演,体验感悟(学习第三段到第七段)
1、自读第三段到第七段,读完后,把这三个好朋友过冬的方法,先给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自读,小组讨论。
讨论得真热烈。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小组自由讨论,合作学习,是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既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使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生“群体效应”)
2、创设情境,读懂课文(学习第三段)
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吧!(贴小燕子的图)
谁来问问你的好朋友小燕子?他准备怎样过冬?
生:小燕子,你准备怎样过冬啊?
师:谁来当小燕子回答?
出示第三段。
生戴上头饰看大屏幕说:我是小燕子,我是这样过冬的;读第三段。
师:小燕子怎样过冬,你听明白了吗?
(出示小燕子飞向南方的图)
贴板书:飞到南方过冬
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
生:说一说,南方暖和、有虫子。
师:哦,原来是这样。谁来读好这一段?
生读,师评价。(老师听出来了,小燕子很高兴,南方有许多虫子。)
过渡:小燕子可以飞到南方去过一个暖暖和和的冬天了!那她的好朋友小青蛙怎么办呢?
3、激励表演,扩展思维(自读第四段、第五段。)
青蛙怎么办?
交流。
小燕子知道吗?
范读:从燕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看出小燕子关心小青蛙,担心它。
练读第四段,读出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那种语气。指名读第四段,齐读第四段。
师:小青蛙怎么回答的?(贴小青蛙的图)
小朋友戴上头饰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小青蛙怎样过冬。
过渡:小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睡觉,要睡到第二年的春天。
(媒体演示小青蛙钻在泥土里冬眠的照片)
师:这就是冬眠呀。请谁来读读这一段吧!
我们也来学学小青蛙吧!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表演既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对“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睡觉,睡上一大觉”的动作有了体验,强化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小结:小青蛙可真聪明呀!再也用不着担心会挨饿了!我们同桌之间一个当小燕子,一个当小青蛙,来读读第四、五段。
指名分角色读第四、五段。
过渡:青蛙哥哥不用燕子担心了,那么小蜜蜂呢?
(出示小蜜蜂的图)
4、4、学习第6、7段
4、同桌分角色读第6、7段。小组里自己讨论一下,小蜜蜂怎样过冬。
4、指名分角色读。交流:小蜜蜂怎样过冬?
4、(出现小蜜蜂在蜂巢里的图)
4、师述:勤劳的小蜜蜂早就采了许多蜜,冬天她可以躲在蜂巢里吃蜂蜜了。
4、(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文后,一定要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思想迪。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朗读既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阶梯,又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催化剂。采用多种方法的读,可以在读中获得知识和增强情感体验。)
4、过渡:小蜜蜂也让她的好朋友放心了,他们可高兴啦!又做了什么?
4、齐读第8段。
三、课堂小结、深情诵读
小结:多么友好的三个小伙伴呀!我们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分别扮上小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再来读读他们的故事吧!(配上音乐,老师读其余部分)
三、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请“小老师”教生字,教师板书,强调重点笔画。
3、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剩余生字。
4、打开习字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有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课外延伸,补充知识
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想看看吗?
出示图,师介绍。
小动物过冬啊各有招数,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请小朋友课后去课外书上了解一下,下节课再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进行课外延伸,对课外知识的理解和归纳一定要正确。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 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 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 藏在蜂巢里
教后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思维,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教学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开放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是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先用“捉迷藏”的游戏方式,激起学生朗读词语的兴趣,急切的读准词语的字音。然后图中的小动物与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可爱形象。这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一同学习,学生学习就更有趣味了,学生自然比较自信,也容易获得成功的快感。
二、改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知识方法传授的主阵地,但知识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学生在质疑讨论中越说越明,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表达和合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质疑、讨论。在学习三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小组里自由讨论,把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先给小伙伴说一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思维方式便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融合,自觉地取长补短,改善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
三、扩展课外知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我在学完了课文后,又介绍了一些其他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课外延伸,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成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学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