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刑事违法性与行政违法性一致,必须违反国家规定。行为人必须故意进行非法经营,不知其为非法的只能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以非法经营额和所得额为起点,并结合是否实施了非法经营行为、是否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是否经行政处罚后不悔改等判断。
法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同种非法经营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进行同种非法经营行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法》第225条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情形:
(1)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至三十万元以上的;
(2)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3)经营报纸一万五千份或者期刊一万五千本或者图书五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张(盒)以上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定罪量刑。
非法经营罪认定
l、本罪的刑事违法性与其行政违法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非法经营者必然违反有关的工商法规、没有行政违法性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在我国目前行政经济法规不很健全的情况下,考察某一经膏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一定要把国家政策的精神吃透,对既不宜提倡、也不宜急于取缔的,要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不要轻易作犯罪处理。
2、本罪在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对于因不知其为非法而进行非法经营的,不认为构成本罪,而只能给予行为人以行政处罚。
3、本罪在犯罪情节上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认定情节是否严重,应以非法经营额和所得额为起点,并且要结合行为人是否实施了非法经营行为,是否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是否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悔改等来判断。
结语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经营罪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行为人的故意和犯罪情节等。对于非法经营行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罪量刑,并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的导向性,避免过度执法。此外,只有当行为人出于故意进行非法经营,且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因此,在处理非法经营案件时,应综合考虑经营额、所得额以及行为人的行为和后果,以做出合理的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零九条 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四章 药品生产 第五十条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中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