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房地产广告中存在的虚假内容,包括价格、小区环境等方面。这些虚假广告往往使购房者面临诸多问题,如高昂的附加费用、糟糕的物业管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执法部门对虚假广告查处不够、广告媒体追求经济效益、缺乏专门法律和法规约束等。针对这些问题,公众建议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等。
法律分析
房地产广告示例:
1. 怎样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升温?
2. 当前房地产市场是否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房地产市场良莠不齐,规范化程度不够,在媒体上经常有关于房地产公司的曝光事件,尤其是一些房地产广告内容与真实的情况相差很大,真假不分、虚实难辨。那么,面对房地产公司铺天盖地的广告,消费者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招揽顾客,在广告中把房价标得很低,每平方米仅1800元,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不起眼的起字,最后各种费用加起来竟达到3000多元。还有,广告中所标出的价格往往只是基本价,你若购买,还有各种各样的附加税费在等着你,如一户一表费、对讲机费、绿化费、教育配套费、开房费、管道煤气预设费等,所以对广告上标出的房价要仔细询问清楚。还有的住房广告把一些商住小区说成是花园住宅,但购房者住进去以后却看不到花草,映入眼帘的尽是堆成小山般的垃圾和杂物。肮脏的环境、糟糕的物业管理、家常便饭式的停水断电和昂贵的管理费用,往往使入住者苦不堪言。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既是企业占领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信息传播手段,也是消费者对商品进行识别、判断、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那么,造成虚假广告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有41.2%的公众认为,是由于执法部门对虚假广告的查处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有31.4%的人认为广告媒体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把关不严、不规范;还有14.7%的人认为是由于对虚假广告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进行约束,无法可依;也有12.7%的公众认为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经营意识不够成熟,过于轻信,让虚假广告屡屡得逞。研究人员认为,消费者对自己的这种评价是过低的,当问到消费者如果您要买房,请问你会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房地产信息时,有36.8%的人选择了广告,而没有选择找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咨询,有些人甚至连新楼的建设工地也不去看一下。
鉴于房地产业虚假广告多,真假难辨的现状,公众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建议呢?有关资料显示:71.4%的公众认为,房子也是一种商品,应该在返修、维修的基础上,增加包退、包换内容,实行三包;有67.2%的公众认为,应建立必要的法律援助及相应机构,以便及时处理投诉,解决问题;有61.6%的公众认为,应加大执法力度;有47.5%的公众认为,应增加强制性、惩罚性、操作性的条文,以便于执法;有32.7%的公众认为,政府部门应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脱钩,以便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开发、立项、审批的监督管理;有22.9%的公众建议,对于虚假广告,应像普通商品那样可以打假,实行多倍罚款。
总之,有关专家提醒购房者,不要轻信广告,要作实地考察后再决定是否买房。
拓展延伸
房地产广告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这些广告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准确、合法,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房地产广告中存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例如夸大房屋面积、虚构房价等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据广告法的规定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如果消费者因房地产广告的虚假信息而受到损失,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房地产广告的发布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在选择房地产广告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核实,确保广告信息的真实性。
结语
消费者在面临房地产广告的轰炸时,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其中的内容。政府、媒体和开发商都应该肩负起监管房地产广告的责任,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章 广告与合同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