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需要被尊重,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文化如一个民族的根基,如一个民族的灵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尊重传统文化话题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时代变迁,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它孕育了无数的精神文化,让我们发展起来。现今我们已进入科技时代,电子产品正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新时代所掀起的潮流正让我们逐渐淡忘历史文化,在今天,请问问自己是否还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
现在我们随意的走在大街上,随地都可以看见琳琅满目的各种现代产品,而传统文化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少。而很多人则是崇尚外国文化。比如,平安夜、圣诞节都为现在的年轻人所喜爱,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过得十分清淡,身为一个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发展自己的文化吗?我们丢失了许多珍贵的`精神文明,而我们现在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正在提醒我们吗?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困难,也许是日常中的一件小事,也许是心灵的一次洗礼……
现在我们的汉字也正面临着一次大危机,提笔忘字已是普遍现象了,正因此,国家才会倡导发扬汉字文化,也正因此才有了《汉字听写大会》,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仅是因为电脑、手机的出现,也是出于人们对文化的不重视,自身的懒惰。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是无内涵,不是无韵味,更不是无意义,而是我们缺少一颗去了解它的心。
现在我们一名中学生,汉子也认得写得许多了,本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可那一次的汉字听写大会才让我知道自己有多么孤陋寡闻,那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听写,说起来不多,一共才九十来个,也不陌生,都是平日里经常听到的词语,可是到动笔的时候怎么就写不出来呢?本以为简单的汉字也变得复杂,难道真的是字变了吗?其实是我自己没有关注那些自己觉得简单的词。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情况,而现在我也在改正了,现在我们老师会叫我们每天写两篇小字,回到我们的起点。让我们再一次铭记我们的文化,守护我们的精神。汉字的形态各种各样,而且一个汉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正是楷体,而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繁体字和行书。但实际上我们的汉字又很悠久的历史,从最先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八种字体,无一不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你是否曾听说过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没有见过正真的兰亭序,但从它的图片上我就能感受到它的精彩。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不说古人,就说我们身边的人,比如在班上有人字写的很好,那么他的成绩一般都不会太低,因为你的一手好字考试的时候会加分,别人也会对你很羡慕,而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也会更好……
所以汉字的魅力是无限的,传承它,保护它,一定会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加璀璨!
我国有许多传统工艺,比如:陶瓷、戏剧、国画、剪纸等四种工艺。
我最喜欢的是剪纸,剪纸又叫窗花、剪花。我试着剪了一张窗花,可是剪不像样。我学了几天,终于,剪得窗花像样了,我拿给妈妈看了看,妈妈说:“你可要加一把劲,一定要把窗花剪好,过几天后你就比赛了!”我就每天早上剪窗花,每个星期要剪七张。就这样,我剪窗花的艺术越来越好。去年,妈妈让我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比赛剪花。在两分钟的时间内剪出一张牛羊窗花,贴在窗户上。
比赛开始了,我和那一个小朋友都拿起一张纸,飞快地剪了起来。最后,我剪出了栩栩如生的牛羊图。我的爸爸妈妈都欢呼了起来,我也高兴地蹦了起来。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文化——剪窗花!
历史,是经风雨的洗礼,时光的磨灭而沉淀下来的精华,那其中有睿智,有决绝更有不顾儿女情长的使命与担当。在文章中穿插的看似平淡,却引人深思的小经典,可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若能在平平的字句中加入诗句,运用修辞,那如平寂水面般的文章会如泡沫般,丰满,富有活力。泡沫,在阳光照射下,散出七彩的光芒,如一滴点睛之水,融入文章,让那干涸的文章,重获新生。
文章,如一位智者的内心独白,那其中的字句好似脑回路班般,引领着你,象那文章更深处迈进。在思绪与思绪的碰撞间,使文章更加精彩。如雨过天晴,天空中便会出现那美轮美奂七彩桥,走进作者心中。
历史已是过去,而现在的我们正在叙写未来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步伐愈加急促,生活愈加无味。时常是那一个个飘荡的曲线,提醒我们,秋天来了。那空中飘舞的落叶,是否会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对往日生活进行回首。那段已变暗黄的回忆录,比如文章,需要“风雨”进行修饰蚀。虽已变暗黄,但依旧区可以牵动你的心弦。
文章,如风似雨,文化,如落日似朝阳,历史,如闪电似雷雨。他们相遇在一起,定会编织出一段精彩的对白,让人思考,以人起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灵魂。身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应具备尊重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
"杜甫很忙"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关于他的涂鸦在微愽上疯传与评论。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骑着扫帚化身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骑着白马"冒充"唐僧,更离谱的是被画成手扛机枪准备随时作战的士兵,一夜之间,网络上形成"两派"——支持方与反对方。关于此现象,正方认为恶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浅薄的行为。然而,反方反驳说:"杜甫涂鸦是孩子们开发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搞笑图片,而且借此机会可以扩大杜甫在学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让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迹,因此不必太严肃。"
也许众多人可能只是为了娱乐,所以出现了杜甫门不良事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与亵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一定有保留下来的原因与意义。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简体字,从古典的汉字到如今的衬衫,从颠簸的马车替换成宽敞舒适的私家车,中国人的衣、吃、住、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过节的传统却一直延续着,这是因为这些特定的节日只有中国才有,它们象征着中国的发展史,是历史遗留下的珍贵的产物。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不应过度推崇外国的节日与活动,譬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彩蛋等等,这些节日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的碎片,倘若我们将这碎片捡起放在我们的躯体上遮住了自身的灵魂,那么我们既体会不到外来文化真正带来的快乐,本国文化也会被遗忘。如此下去,我们的"灵魂"变像一个破旧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补丁与线头。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依然怀有自己的鸿鹄之志,时刻关心国家,做到真正的忧国忧民。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两人相识太晚,作别亦是匆忙,当李白写完送别诗之后,李杜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后一直处于思念友人的状态中。可以看出,杜甫既是一位忠于国家又是一名重情义的诗人。虽然我没有机会亲自去参观他当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儿一定是神圣、庄严的地方,它残留着杜甫当年的思念与忧愁的气息吧!如此伟大的人应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而不是因纯属娱乐让杜甫"很忙。"
尊重传文化,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让我们的"灵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发饱含五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中华民族之光!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值得我们去敬畏的,更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尊重的神灵。毋庸置疑。
然而,近日网络上传得火热的恶搞杜甫的事件有如石子投入水中,打破了人们心头的宁静,正如诗人赵丽宏的评价:中学生涂鸦杜甫出于游戏心理。然而被现代人玩弄的不仅是杜甫,更是厚重的中华文化。人们对文化的不尊重,在她的脸庞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失去对文化的尊重,颠覆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也影响了古色古香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众所周知,文化的内涵在于思想。杜工部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境况口吐莲花,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际迸发愤怒的呼喊,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他对国家的忧思与博大的人文关怀。被网友恶搞的,“骑摩托车卖西瓜”的杜甫还是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的老夫子吗?在游戏文化的过程中,白白流失了思想的营养,可笑亦可悲。更何况,对经典文化的大不敬,损害了本民族文化的形象与尊严。一个连自己的文化都不知爱护的民族,不仅难以尊重其他文化,亦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有人说,涂鸦杜甫是创新。但创新不意味着不尊重,创新绝非一味的否定,而是辨证地扬弃。如于丹的《论语心得》,蔡志忠先生清新脱俗的国学漫画,既尊重传统,又有新创意。相反地,青出于蓝而不能青于是蓝,甚至达到了抹黑的地步,那么这个新意不创也罢。当人们需要用“戏弄杜甫”的方式来提醒国人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诞辰的时候,这样的“创新”便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浮现在众人眼前的却是国学及传统文化的遗失。现代社会纷尘弥漫的浮躁,以及对文化之灵最可悲的亵渎。
尊重五千年的历史,尊重五千年的文化。先人的智慧有希望在现代社会一展锋芒。而唯有尊重,方可使文化的灵光慢慢闪现,唯有尊重,我们才找得到时打开文化之门的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