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发脑肿瘤的因素
1.先天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先天脑肿瘤的发病因素。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
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脑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
3.物理因素
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是脑肿瘤的发病因素之一。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4.化学因素
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是脑肿瘤的发病因素(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等。
二、脑肿瘤会不会引起头晕
1、头痛。一些脑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的情况,这是由于肿瘤在脑部越长越大,脑颅压增高导致的头痛。头痛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对疾病足够的重视。而脑瘤的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应该尤为注意,以免疾病蔓延至晚期,并且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受肿块刺激等现象。
2、呕吐。出现呕吐也是脑肿瘤的症状之一,得了脑肿瘤会有喷射状呕吐情况出现,所以这点一定要分辨。当脑瘤患者出现呕吐的现象时,应该观察疾病是否转移至晚期,并且是否出现喷射状的呕吐现象。呕吐的发生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延髓的呕吐中枢以及迷走神经受到肿块的刺激发生不定时的呕吐现象。
3、视觉障碍。当肿瘤开始压迫视觉神经的时候,就会出现视觉性障碍了,也许是视力变模糊,也许是直接失明。当脑瘤患者的视觉发生异常现象的时候,应该考虑疾病是否转移至晚期现象,很多情况下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致使肿块压迫了视神经,随即出现了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现象。除此之外还会发生头晕、复视以及精神和呼吸方面的全身性恶病质的改变。
局部症状的出现是局限于一小部分,而并不是波及大部分的症状。患者常常因为脑组织或颅脑神经受到肿瘤的刺激压迫,根据压迫部位而发生局部的病变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外侧裂出现肿瘤并导致偏瘫等现象。
三、如何预防脑瘤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四、脑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除脑瘤共同表现外,脑膜瘤还具有下列特点:①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一般为2~4年。少数生长迅速,病程短,术后易复发和间变,特别见于儿童。②肿瘤长得相当大,症状却很轻微,如眼底视乳头水肿,但头痛却不剧烈。当神经系统失代偿,才出现病情迅速恶化。这与胶质瘤相反,后者生长迅速,很快出现昏迷或脑疝,而眼底却可正常。③多先有刺激症状,继以麻痹症状。提示肿瘤脑外生长。④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但有好发部位及相应综合症。
1)大脑凸面脑膜瘤: 多与大脑凸面硬脑膜粘连,大脑前半球的发生率较后半部高。少数肿瘤不与硬脑膜粘连,完全陷入脑组织中,但仍靠近脑皮质,可能这些脑膜瘤源于脑沟深处的蛛网膜细胞。因此大脑凸面脑膜瘤除依其在不同部位具有相应临床表现外,还具下列特点:①高颅压症先于和多于局灶症;②局灶症取决于肿瘤部位,以刺激症(偏瘫)比破坏症(如运动或感觉麻痹)多见。
2)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前者与上矢状窦侧壁粘连,后者与大脑镰粘连;当肿瘤巨大时,两者难以区分。按肿瘤与矢状窦和大脑镰粘连的部位,可分前、中、后1/3三种:①前1/3的肿瘤可不引起局灶症,而仅有高颅压症。33%的病人有额叶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尿失禁,25%病人有非局灶性癫痫。②中1/3者以运动及感觉性局灶癫痫为首发症状。以后出现瘫痪或感觉丧失。③后1/3者可有感觉性或视觉性癫痫、同向偏盲和皮质感觉障碍。由于同向偏盲常不为病人所察觉,因此上述局灶症常不如高颅压症多见。
3)蝶骨嵴脑膜瘤: 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球形和扁平状两种;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成蝶骨嵴内侧和外侧两种。①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易引起视神经、眶上裂、海绵窦、颞叶内侧部和大脑脚等受累,因此相对而言,高颅压症发生率低且在病晚期出现。早期多为单侧视力减退、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央暗点扩大或鼻侧偏盲(视神经外侧纤维受压)或颞侧偏盲(视神经内侧纤维因移位受压于视神经管)。若对侧眼也有颞侧视野缺损,提示视交叉受压,此时病侧眼常全盲。晚期因颅内压增高,对侧视乳头水肿,而呈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如侵及眶上裂或海绵窦,可引起眼球运动麻痹、角膜反射障碍和突眼等。压迫嗅神经时可引起同侧失嗅。侵及垂体时,可有垂体功能降低。累及大脑脚时则出现对侧偏瘫。长入颞叶内侧者可引起幻嗅、幻味或钩回发作。②蝶骨嵴外侧脑膜瘤:缺少典型局灶症,病情发展常隐蔽,故瘤常长得相当大,高颅压症发生率高。肿瘤向内影响视束,引起对侧同向偏盲;向后累及颞叶内侧部,出现幻嗅和嗅觉减退;压迫额叶后下部,产生对侧核上性面瘫、轻偏瘫和失语(主侧半球);额颞叶功能障碍还可以表现智能减退、健忘、计算能力和定向力差等。③扁平状蝶骨嵴脑膜瘤:女性好发,表现为缓慢、进行性一侧性突眼、眼睑肿胀和增厚,无搏动和血管杂音,也不被压缩。早期视力和眼球活动多正常,随突眼发展和眶上裂及海绵窦受累,视力和眼球活动才出现障碍。局部颞骨增厚、隆起。常有癫痫发作。
4)嗅沟和前颅底脑膜瘤: 前者自筛板及其后方硬脑膜长出,后者则自筛板外侧的眶顶部硬脑膜长出。两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主要有:①失嗅,可单或双侧,以单侧失嗅具诊断意义;②视力障碍,可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③额叶精神症状;④高颅压症晚期出现。
5)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 前者起源于鞍结节硬脑膜,后者则与鞍隔粘连,两者构成鞍上脑膜瘤。临床表现为:①视神经和视交叉压迫症,视野障碍不象垂体瘤那样典型,且先于内分泌功能障碍;②垂体功能不足,早期常轻微,晚期明显;③肿瘤巨大时可出现肢体不全偏瘫、钩回发作、嗜睡和眼肌麻痹。
6)颅中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①鞍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相似;②颅中窝脑膜瘤缺少局灶症,就诊时多有高颅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