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3-07-18 来源:乌哈旅游

一、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发病机制可能有3种 ①本病为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患。有人给本病患者皮内注射细菌抗原(草绿色链球菌)或真菌抗原(白色念珠菌)后可使皮损再现,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化均与皮肤原损害相同,因此推测细菌或真菌为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积聚,引起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②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白血病在Sweet综合征的发生率近10%,皮疹于白血病发病前后出现,亦可为白血病复发的一种表现。除此还可伴有胃癌、宫颈癌、睾丸胚胎癌等恶性肿瘤。认为其皮肤表现是恶性细胞作为抗原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③本病好发于夏季皮疹位于暴露部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日晒、气温高有关

2.病理 真皮内显示有致密的成熟中性粒细胞浸润。典型浸润灶呈散在性斑点或结节,大小不超过1mm,呈特征性分布于真皮上层的上1/3~1/2处,偶尔也可见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除散在性斑点和结节外,还有一种少见而特殊的炎性浸润,呈不同程度的连续带状,分布于靠近表皮下的部位。有时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融合性或弥漫性,分布于整个真皮内。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但在病灶间也可见有淋巴细胞、少量的嗜酸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有些病例,在浸润灶内常可见有核碎裂,这些碎片好像是中性粒细胞核仁的完整小叶;而另有一些病例可见一种线状核仁尘粒,淋巴细胞的胞体较正常为大,主要位于浸润灶附近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周围。浸润灶附近的毛细血管显示为内皮肿胀、管壁水肿,但无典型的白细胞破坏性血管炎特征。浸润灶内的血管可显示为血栓形成和局灶性管壁破坏。表皮的改变常很轻微,多显示为棘细胞轻度增生。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其他改变,如局灶性海绵样变、表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海绵状小脓疱、斑点性角化不全和小节段性鳞屑痂皮等,偶可见有空泡形成

许多病例可有真皮乳头明显水肿,此种改变可使表皮从真皮处隆起而形成一种类似于大疱性皮肤病的改变。其典型特征为:真皮乳头内致密的胶原伸入假性大疱腔内,腔内含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少量渗出的红细胞和不同数量的中性粒细胞当该种腔隙,在真皮乳头内被致密浓缩时则显示为类似于疱疹皮炎所特有的乳头脓肿。

二、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表现症状是什么

1.皮肤表现 皮疹常突然出现,为多发性,可在数天到数周内向周围扩展增大,常融合成片。皮肤损害可为丘疹、结节、斑块、小脓疱小水疱或紫癜样皮损等。典型的皮损为黄豆至掌心大,为浅红色至暗红色或棕红色环状隆起的斑块或结节,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有疼痛和触痛,常位于手臂和面、颊部,呈两侧性分布,但不对称。一般都有局部发硬和发热,皮损表面多不光滑,中央呈红色或表现正常。较晚期可有鳞屑及色素沉着,周边有高起坚硬的绿豆大似水疱状丘疹群聚即所谓假水疱,外观呈半透明样,大多不破溃,很少形成溃疡。个别病例可出现大疱或继发感染,常发生湿疹样改变和结痂。

多数病例可几种皮疹同时存在,个别病例也可仅有一种皮疹。少数病例尚可发生掌跖部或口腔黏膜损害。

随着皮疹的消失,发热、皮疹部位疼痛和全身症状也即消失。皮疹消退时,先从中心部开始,经1~2个月后可完全消退局部不留瘢痕,仅残留轻度脱屑和色素沉着。

2.关节表现约30%的病例可发生多关节痛或多关节炎,表现为肘、腕、膝和踝等关节疼痛肿胀,一般持续2周后即自行消退个别病例可表现有慢性间歇发作性非畸形性周围关节炎关节炎和皮损常同时出现。滑膜活检示非特异性炎症,滑液检查显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

3.眼部表现表现为结膜炎浅表性巩膜炎。自觉症状有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和眼部疼痛等眼部症状往往与皮损同时出现,皮损消退,眼部症状也随之自行消退。

三、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1.多形性红斑为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其皮疹为多形性,常有典型的彩虹样损害,黏膜多同时受累,青少年多见,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触痛不明显。组织病理为皮下水疱表皮常有坏死,真皮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一般无弥漫性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无核碎片。

2.持久性隆起性红斑起病缓慢无全身症状。皮疹为暗色或灰白色结节或斑块,多发生于耳和关节附近呈对称性分布。病程可长达5~10年,愈合后留有瘢痕,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组织病理为血管炎性改变。

3.小肠短路综合征因病态性肥胖接受小肠短路手术者,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可发生与本病相似的皮肤损害。此种疾病也多见于女性,其典型皮疹为小脓疱周围有红斑直径一般不超过6mm,主要分布于下肢,多成批出现,每4~6周发作一次通常伴有关节炎和关节痛。皮损的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呈弥漫性水肿,真皮致密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核碎裂,与斯维特综合征所见相似。免疫荧光检查可于真皮表皮交界处见有免疫球蛋白沉着,从而表明小肠短路综合征是由含有细菌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所造成的,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但对斯维特综合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4.白血病相关的大疱性脓皮病(非典型坏疽性脓皮病)粒细胞性白血病者可发生炎症性皮损,典型皮损累及面部肢体和躯干,开始表现有红斑和斑块,以后则周缘出现大疱,中心坏死或形成溃疡,在组织病理上与本病很相似但病人有发热,周围血象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典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或骨髓纤维化改变,用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可以消失。

5.其他本病还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通过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改变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很容易鉴别。

四、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如何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治疗本病有卓效开始可用泼尼松龙每天40~60mg,分2次口服多数病人在3天到1周内皮损可以消退全身症状如发热、疼痛关节炎,在2~3天内消失。为了减轻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应用糖皮质激素4~6周后要逐渐减量。

2.氨苯砜治疗,每天用100~200mg1次或2次口服,连服2~4周,亦可取得较好疗效。

3.除上述治疗外若用碘化钾每天900mg,分3次口服,连续用药2周,也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用该药治愈的病例很少复发。还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每天100mg,分4次口服,连续用药2~4周对控制急性期症状,疗效较为理想复发率也低。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非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如每天用泼尼松龙40mg加碘化钾900mg,分4次口服,连续用药2周,疗效卓著,并且不易复发。

4.并发症的治疗 对伴有白血病或其他疾病者,除以上治疗方法外还需对合并的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适当的联合化疗,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对合并糖尿病舍格伦综合征者应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例如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用可的松眼药水点眼治疗眼部症状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