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方治血厥好吗

经方治血厥好吗

2023-07-19 来源:乌哈旅游

一、血厥的辨证分类有哪些

实证:即郁冒,由热升风动引起。 《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

虚证:因失血过多或血逆所致厥证。 《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治宜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人参、白术、当归、炒黑干姜。《赤水玄珠·厥证门》治吐衄不知人而厥者,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独参汤。 《景岳全书·杂证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宜通瘀煎或化肝煎之类。”

二、血厥吃什么好呢

血厥为病证名。厥证之一。指因失血过多或暴怒气逆,血郁于上而引起的昏厥重证。血脱之厥,多见于血崩、吐血等大失血病证,症见突然晕厥,面色白,四肢厥冷,腺细欲绝等,治腚益气固脱,方用独参汤等。气逆血郁之厥,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面唇青紫等,治宜降逆、通瘀。指平素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晕,移时方醒的郁冒病证(见《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

阴脱阳脱是中医的辩证的。阴脱往往是指阴液枯竭的情况的。形成全身脉虚无神等情况的。阳脱的情况往往是指阳气脱亡的情况的。证见四肢厥冷,气息欲绝,不省人事,脉微。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血脱必须益气,故本方以人参、黄芪为主;佐当归、熟地以养血;白芍、五味子以敛阴。若出血不止者,可加仙鹤草、藕节、侧柏叶以止血。若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者,可加附子、干姜等以温阳。若心悸寐少者,可加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若口干少津者,可加麦冬、玉竹、北沙参等以养胃生津。

三、经方的含义释义

“经方”来自于殷商时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其上而又源于《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据梁·陶弘景说:“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

所以“经方”最初的含义是这经方十一家,即十一部古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所以后世所公认的”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

四、治厥方有哪些

猝死或者休克,中医称之为厥证。所谓厥就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僵冷一类的病证。《素问 厥论》道:“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 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指人体因为阴阳之气逆乱,经络气血不能互相接续,昏不知人,从而出现突然昏厥或者休克等危机现象。但是,中医认为只要能够将逆乱的气血理顺了就能够迅速治愈疾病。

按中医理论可以分为“气厥”、“血厥”、“寒厥”、“薄厥”等几类进行对治或者有针对性地预防。

回阳救急汤方:黑附块三钱(9克),紫瑶桂五分(1.5克),别直参二钱(6克),原麦冬三钱(9克),川姜2钱(6克),姜半夏一钱(3克),湖广术钱半(5克),北五味三分(1克),炒广皮八分(3克),清炙草八分(3克),真麝香三厘(0.1克)。

血厥也是厥证之一,包括了郁冒和失血过多导致的急性晕厥证。因失血过多或血逆所致厥证,《医林绳墨·厥》中这样描述由于失血过多而出现的手足逆冷、冷过腰膝甚至死亡的情况。治宜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