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破裂药物治疗
脾切除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必然下降,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既往认为治疗脾破裂的首选方法是全脾切除术,许多教科书也主张不论脾裂伤程度如何均有全脾切除指证。随着暴发性脾切除术后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主要在儿童的报道逐渐增多,这一传统概念受到了挑战。此外,根据脾脏的解剖结构和现有止血措施,脾部分切除已可安全进行。
当前脾破裂的处理原则虽仍以手术为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脾脏。下列手术方式可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用。’
因脾脏组织脆弱,富含血液,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或修补困难,通常传统主张脾切除术。由于脾脏具有造血、滤血、储血、免疫功能,新近主张施行裂口修补术或脾脏部分切除术,甚至脾切后自体脾移植术,保留脾脏功能。有资料报告,保脾手术对预防脾切除术后暴发感染(OPSI),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青少年应力争保留全脾的1/4~1/3存脾量,对粉碎性脾破裂,可小块脾组织移植体内。
二、脾破裂的饮食
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2)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3)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疼,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4)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5)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6)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7)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8)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三、脾破裂的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一)腹腔灌洗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对损伤脏器不能特异定位,也不能说明损伤的程度,同时存在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B型超声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较常用,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
(三)CT检查 能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对诊断脾脏实质裂伤或包膜下血肿的准确性很高。
(四)核素扫描 可采用99m锝胶态硫扫描或γ照相等技术诊断脾损伤,方法安全。
(五)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操作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但诊断脾破裂的准确性颇高,能显示脾脏受损动脉和实质的部位,仅用于伤情稳定而其他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闭合性损伤。
并发症
1.出血性休克;
2.继发性感染。
四、脾破裂的手术治疗方法
(一)脾修补术
适用于脾包膜裂伤或线形脾实质裂伤。轻微的损伤可用粘合剂止血,如效果不满意者采用修补术。手术的关键步骤是先充分游离脾脏,使之能提出至切口外,用无损伤血管钳或手指控制脾蒂血流,用1-0细羊肠线或3-0丝线缝扎活动性出血点再缝合修补裂口。修补后的针眼渗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或敷以止血剂直至出血完全停止。
(二)部分脾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修补难以止血或受损的脾组织已失去活力,部分脾切除后有半数以上的脾实质能保留者。手术应在充分游离脾脏、控制脾蒂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所有失去活力的脾组织,分别结扎或缝扎各出血点,切面渗血用止血剂贴敷及热盐水纱布压迫直至完全停止,最后用带蒂大网膜覆盖。
(三)全脾切除术
适用于脾脏严重破碎或脾蒂断裂而不适于修补或部分脾切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