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体内存在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这些白血病细胞本身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发热物质,引起机体发热,这种发热称肿瘤热,其体温通常能被解热镇痛药控制。这是诱发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之一。
2 、感染引起发热也是诱发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正常分化的白细胞能游走至细菌附近对其发挥吞噬作用,进而清除细菌。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对正常的白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加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及其低下,更削弱了机体的抗菌能力。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常有感染灶,以口腔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胆系、肠道、泌尿系、肛周感觉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大家听了以上小编对诱发了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这一问题做的介绍后大家现在对于白血病了解一些了吧,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哦,因为只有正规的医院才会更安全哦!
二、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发热和感染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
(二)出血
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
(三)贫血
贫血是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
(四)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
1.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
2.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3.骨骼表现: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
4.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40%儿童及5%成人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
5.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三、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大家要知道,急性白血病不是小病小痛,它的发生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大家要小心防范,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同时,要谨慎对待饮食是否科学合理。
急性白血病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中医专家告诉我们,急性白血病患者身体在进行治疗期间或之后会比较虚弱,所以需要进补,膳食结构要合理,以保证营养摄入。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及低脂饮食,如鱼、精瘦肉、蛋、牛奶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治疗期间,还要做到有节制的饮食,遵守基本的饮食禁忌。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凡属辛辣、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总的饮食原则大致是以素为主,荤素比例为3﹕7。
此外,要注意食物的卫生,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方可使用。同时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的食品。尽量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的食品,如鱼肉制品应尽量去骨、刺,以防进食中硬物刺破口腔粘膜,致口腔溃疡甚或继发局部感染。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急性白血病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相信大家对于急性白血病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都了解了吧。对于饮食,大家要多听取医生教导和指示,注意忌口,白血病饮食不可盲目而为。
四、急性白血病有哪些诊断依据
(1)周围血象:典型病例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质和量的变化。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易见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常减少,少数正常或轻度增加。②白细胞,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③血小板,在疾病早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晚期则明显减少。除数量减少外,其功能也发生改变。
(2)骨髓象: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①骨髓增生大都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增生减低,甚至“干抽”。②各种类型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早幼(或幼稚)细胞应〉30%,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③恶性增生的血细胞有质的异常,如核浆发育不平衡,退行性变、核畸形,易见核分裂象,粒系可见棒状小体。④幼红细胞明显减少(红白血病除外)。⑤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