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竹荪的繁殖特征 竹荪怎么吃

竹荪的繁殖特征 竹荪怎么吃

2023-07-19 来源:乌哈旅游

一、竹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生长环境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二、竹荪的繁殖特征

竹荪和其他担子菌一样,其生活史也是从担孢予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直至产生新的担孢子为止。竹荪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于菌盖外表面上的产孢组织中。当成熟的菇蕾包被破裂,菌盖伸出几个小时,菌柄生长停止、菌裙全部下撤之后,产孢组织自行消解,担孢子便释放出来。担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初生菌丝较纤细,两个带不同因子的初生菌丝互相结合,进行质配,形成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较粗壮,生长旺盛、茂密。双核菌丝在基物中不断繁殖,积累养分,形成菌丝索,向土表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索先端膨大,成为组织化、特殊化的组织,也即分化形成原基——幼小菇蕾。菇蕾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接近成熟,子实层顶端担子细胞中的二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经过细煦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单倍体子核。担子的顶部和四周长出小梗,每个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在每个小梗上端发育成为一个担孢子。电镜扫描观察到短裙竹荪每个担子上长出5—8个担孢子。每个竹荪子实体产生数以亿计的担孢子。担孢子被雨水冲刷或由昆虫、动物传播,在新的环境下又萌发出新的初生菌丝,往复循环,这就是初步观察到的竹荪生活史。

三、竹荪的营养价值

竹荪的营养价值极高,据相关数据显示,竹荪含粗蛋白20% 、粗脂肪26% 、碳水化合物38.1% ,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的含量是最丰富的,可高达1.76% 。竹荪洁白如雪,鲜甜脆嫩,清香爽口,味道美极了。不仅可以单独做菜,还可与各种荤菜或素菜搭配食用。

1、润肺止咳,补气养阴,清热利湿;常用于主治喉炎、肺虚热咳、痢疾、白带、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

2、竹荪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充分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内脂肪的积存,俗称有“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脂、减肥的作用。

4、数据统计显示,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比较低,研究发现,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非常大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较多能够抑制肿瘤的成分。

四、竹荪怎么吃最好

竹荪山药排骨汤

1.排骨洗净,加点料酒焯烫一遍,洗去血沫。

2.重新加入水,姜片熬成汤。

3. 竹荪用淡盐水泡10分钟左右洗净,山药去皮泡在水里面。

4. 山药切成块,竹荪去根,头部切成段。

5.汤差不多熬好,山药,竹荪加入汤中。

6.烧开加盐,鸡精调好味再大火烧两三分钟,竹荪山药排骨汤就做好了。

竹荪虾仁烩玉子豆腐

1.玉子豆腐切小块, 虾仁洗干净,切丁,用料酒和太***腌10分钟。

2.葱切葱花,竹荪泡发,洗净,切小段,鸡蛋放盐打散,把豆腐沾上鸡蛋液。

3. 平底锅放入多一点油,把豆腐煎至两面金黄。

4.煎好的豆腐沥油,码在碟子里。

5. 把锅里的油倒出,利用余油把葱白爆香, 下虾仁炒至微微变色。

6.放入竹荪略炒,放入蚝油,糖和鸡汤烧至汤汁浓稠,放入葱花拌匀。

7.把竹荪倒在豆腐上即可。豆腐滑嫩,竹荪爽脆,鲜香可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