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有“未断奶”的啃老族怎么办

家有“未断奶”的啃老族怎么办

2022-08-08 来源:乌哈旅游

摘要:啃老族,又称“吃老族”或“傍老族”,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啃老族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处理家里的啃老族?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啃老族的危害

啃老族对自己的危害

危害1:“啃”掉了施展才识的信心。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动物的哲学》中,提出了两个法则。其中之一是──用进废退。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差不多。无论是手脚,还是大脑,长期不用,就会萎缩荒废。青年人读了多年书,多少学到了一些知识。按理说应该充分施展,适时运用才是。这就如同用人一样,既要人尽其才,也要用当其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资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了,知识保鲜的期限更短了。因为选择了“啃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所学的知识即便不会流失、遗忘,也会老化、过期。

危害2:“啃”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人生在世,哪一个不希望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然而,功也好,名也罢,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凭奋斗、靠打拼,才可能实现。有首闽南歌曲,歌名叫做《爱拼才会赢》。生活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人,爱拼,未必一定会赢;不拼,永远不可能赢。人生苦短。即便长命百岁,真正能够干事创业的时段,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只有走出家门,闯荡一番,打拼一场,才可望有所收穫、有所成就。窝在家里,过一年少一年。反之,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不说一事无成,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危害3:“啃”掉了不能重来的青春。

“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可是太匆匆。”青春是美妙的,但又是短暂的。一个好手好脚、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算别人不说三道四,自己也会感到脸上无光。久而久之,就会讨嫌自己、鄙视自己。更何况,长期窝在父母家里,容易产生自闭心理,不能很好融入社会,还会影响心态健康,形成畸形心态,导致性格孤僻、怪异,既不自信、不活跃,又不开朗、不阳光,不利于培养包括人格独立、生活独立在内的独立能力。不能自立,何谈自强?青春流逝,何其可惜!

啃老族对家庭的危害

危害1、 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

老人生活大多崇尚节俭,其养老钱被小辈借去买房后,必将更加节俭,甚至节衣缩食,从而大大缩减饮食、娱乐、旅游、探亲等方面的开支。这样将大大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

危害2、 影响老人的健康。

因为没钱,老人在生病后往往会考虑拖延治疗。这样将会导致越拖越重,从而严重影响老人的健康。

危害3、 令老人的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

老人在没钱的情况下,势必减少社交活动,这样将减少与他人接触排解心中郁闷的机会,从而导致心理压抑。

危害4、 影响自己与家人的关系。

老人在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时,难免会因对自己将养老钱交给小辈产生后悔而做出责怪的言行,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的团结。

危害5、 降低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老人将养老钱给了子女买房,意味家庭储蓄已趋于零甚至出现经济赤字。这样在家庭成员出现疾病、伤残、意外等突发事件时将难以应对。

啃老族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1.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啃老族年龄群集中在23~30岁的年轻群体中,此时正是他们劳动力最强的时候。而有条件,却不去建功立业,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劳动力和资源的闲置,也就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危害2. 影响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啃老族拥有劳动力,却主动放弃就业机会选择啃老来维持生活,这必然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度,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而家和才能万事兴,不和谐的家庭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另外,如果啃老群体中衍生出模仿效应,则会像病毒一样在社会蔓延,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危害3.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主义的构造,需要每个家庭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而啃老族存在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其中一个病因。

家有“未断奶”的啃老族怎么办?

解决办法一: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防啃老

要想减少啃老族的群体,首先学会预防。大学生要在大一甚至是更早的时间段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在认清自我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专长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职业生涯并为这个生涯目标付出真正的行动,如根据自己的专长和专业锁定几个职业,主动收集这些职业的发展事态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然后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实习,是在校生了解社会和职场的最佳的方式。实习期间不必过多地看重工资待遇等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才是最根本目的。可以多选择一些实习单位,以了解不同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己适合的工作,为毕业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还要注意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的养成,以便能更快地适应这个对人才高要求的社会。

解决办法二:调整现行教育体制

一位叫红泥岭的网友在中青在线的论坛里说,“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就是大批量成建制有组织地生产这种现象的发动机!教育应该给孩子们多几条生路,起码让他们考不上大学也有些挣钱糊口的本事,不要逼着他们长大以后除了考大学考研考博什么也不能做,从小就被逼着往‘废物’、‘社会的负担’、‘父母的累赘’那条路上奔。”当然,这位网友的言辞有些过激,但不能否认,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啃老族出现的推进因素,因此,时下炒得火热的关于是否废除高考制度的大讨论,也是殊途同归。

其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啃老问题,高校要从教育理念上树立培养社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动手能力强或有一门专门技术的毕业生,以减少学生人与社会人的磨合期,同时还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下大工夫,帮助毕业生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求职择业观,以便在毕业时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投身于求职队伍行列。

解决办法三: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着这样的宗旨,家长应当在家庭教育中始终给子女们和自己灌输“年轻一代不能指望父母养活”的理念,让年轻人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在这点上,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写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这样一则报道:重庆一对经营着一座煤矿和一个书城的“大款”夫妇,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勤奋节俭、自立意识,隐瞒大款身份“委屈”地装穷十七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对夫妇煞费苦心地“装穷教育”,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理念。夏学銮教授指出强调家庭教育则是解决“悲剧”的根本所在,建议在培育下一代方面的问题上,家长应该向“动物学习”。多数动物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子女从自己身边赶走,让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它们尽快学会自立,以保持种族的延续。因此,做家长的应及早改变大包大揽、溺爱的教育手段,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多给孩子们一些磨难和锤炼,以强化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才能根本改变孩子的依附性格,让他们的精神尽早“断奶”。很多事实表明,只要家长割断“脐带”,把孩子推出去,孩子才能自立成才,那些在清贫、艰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具有常人难以想像的坚韧意志、勤奋拼搏精神和可贵的同情心、爱心。

解决办法四:社会的帮助减少啃老族

社会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女队伍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要将“啃老族”转变成“养老族”,依靠的不仅仅是年轻一代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就足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和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强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出台优惠政策予以年轻人的创业进行扶持、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以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除此之外,规范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人等相关制度或相关法规,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毕业生和合法劳动力得到肯定和实现其价值,使毕业生的合法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顺了,才能从根源上降低“啃老”现象产生的可能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