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书对贾宝玉的结局从贾宝玉两番入家塾,考场赶考一举中魁,最后获得御赐“文妙真人”的道号开始,然后借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口对贾宝玉评价的谈话,来补充贾宝玉的结局:“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乃天奇地灵煅炼之宝,非凡间可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贾宝玉只有中了乡魁,与宝钗生得贵子,他的人生才算完美,方才不枉从青埂峰来人间一回。
随后高鹗以贾政对宝玉出走的描述进一步给出宝玉的结局:
“你们哪里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的精灵,他自具有一种性情。你看宝玉何尝肯念书,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宁可咱们家出一位佛爷,倒是老爷,太太的积德。”
高鹗借贾政的话,把贾宝玉比做天上的星宿,山中的老僧,洞里的精灵,是佛爷。在高鹗的视野里,贾宝玉成了无所不能,远胜于神瑛侍者的贾宝玉。
最后高鹗又借贾宝玉回归青埂峰之前光着头,赤着脚,着一领大红猩猩毛的斗篷给贾政四拜告别,然后随着跛足道士和癞头僧人出家这一场景,给出了贾宝玉最终结局。也就是说,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了和尚。
高鹗之所以让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和尚,并非空穴来风,他这是与曹雪芹在第22回对贾宝玉一段草灰蛇线伏笔千里的描写前后呼应。
曹雪芹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写到,在宝钗的生日宴上,宝钗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点了一出《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戏,贾宝玉听后非常不喜欢这出戏,说“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注意,这句话非常重要,是曹雪芹的草灰蛇线之笔。宝钗就给他念了《寄生草》中的辞藻: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讲的是鲁智深打死郑屠户后,为避祸来到五台山当和尚,因醉酒打坏寺院和僧人,被迫离开五台山时鲁智深辞别师父时唱的一出戏。
宝玉听后大为喜欢,“喜的拍起膝画圈,称赏不已”,宝玉不曾想,他这一举动为他日后出家当和尚在毗陵驿辞别父亲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高鹗在描写宝玉最后一次出场时,给他设计了“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高鹗这样的设计别有深意。彼时贾宝玉中了举人,与宝钗有了贵子,又被御赐了“文妙真人”的道号,名利地位婚姻贵子,红尘中的俗利一应俱全。高鹗此处用大红猩猩毡的斗篷,除了强调贾宝玉豪门出身的气派外,也在暗示贾宝玉见好就收全身而退,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归宿。
高鹗在结尾处特地让贾宝玉虔诚地向父亲贾政拜了四拜,意在表明,此时的贾宝玉通过父亲让他入私塾读书接受教育,已经浪子回头,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之情。贾宝玉这一举动,写出了舐犊情深,感人至深,让人落泪,也对贾宝玉在寒冷寂寥中甚至有些悲情中离家出走遁入空门,留下了温情脉脉让人回味的想象空间。
贾宝玉中举后结局是怎样
贾宝玉参加科举考试与遁入空门,看似无关却有着极紧密的联系.因有”出家”的思想在暗处控制,因此他极厌读书,却始终难以解脱,只好通过中举报恩来了却尘缘,归依来处贾宝玉出家,固然是在失玉之后看透的,但在前也有过预示,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曾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再三十一回中也有一次.黛玉是死了,那宝玉自也不可避免地做了和尚,应该说这并不仅仅是宿命论,也许也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无论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受日月精华的娲皇石也好,西方赤瑕仙宫优游天外的神瑛侍者也好,也不管这二者下凡的缘由如何,他最终必要看透离去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