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要立案标准是什么?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要立案标准是什么?

2023-09-17 来源:乌哈旅游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定标准是:主体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或单位;主观上是故意犯罪的心态,但是对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是过失的心态;客体是国家对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国家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犯骗取贷款罪会判多少年

犯骗取贷款罪的判刑如下:

1、如果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从而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那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那么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骗取贷款罪的客体要件。骗取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贷款是指作为贷款人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2、骗取贷款罪的客观要件。骗取贷款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首先,本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所谓虚构事实,是指编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任;所谓隐瞒真相,是指有意掩盖客观存在的某些事实,使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产生错觉;

3、骗取贷款罪的主体要件。骗取贷款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串通并为之提供诈骗贷款帮助的,应以骗取贷款罪的共犯论处;

4、骗取贷款罪的主观要件。骗取贷款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转移隐匿,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反之,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其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也不能按犯罪处理,可由银行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者加收贷款利息等办法处理。

二、骗取贷款罪四要件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观方面,犯罪行为人系直接故意,也即出具骗取贷款的目的,实施了犯罪行为;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信贷资金制度;客观的行为表现是: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