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陶乐县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银川市行政区划面积7080平方公里,20xx年年末耕地总面积14.37万公顷。黄河自南向北过境长度近百公里,境内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惠农渠、西干渠、东干渠六大灌溉渠系。银川市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沙枣树、槐、山杏、油松等,森林覆盖率11.5%。贺兰山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2种,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白云岩、石灰岩、陶瓷黏土、湖盐、芒硝、石膏等,还有适于雕刻制砚的贺兰石。
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0xx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0xx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xx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
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
20xx年,银川市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年蒸发量大于历年年均蒸发量。除1月、6月和11月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略偏低外,其他月份均偏高,且个别月份均偏高,且个别月份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较大,尤其是12月比历年同期偏高达3.9℃,为历史上所罕见。月降水量1月、6月和9月偏多,其他月份均偏少,尤其是3月至5月的两个来月的时间内,降水偏少,大风和沙尘暴、扬沙浮尘提前出现频繁,累计分别达15天和29天,表明银川市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全年日照时数为2759小时,最长月份为7月,日照时数为321.3小时;最短月份为1月,日照时数为175.5小时。年降水量为133.8毫米,年蒸发量为175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春季由于气温偏高,终霜冻结束较早。夏季气温高于常年,尤其7月份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7月20日白天银川市最高气温为38.7度,是自1961年以来,40年内所出现的最高值。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仍然偏高。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累计降水量达126.7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95%。8月7日为年日降水量最大日期,降水量31.4毫米。全年无霜期181天。
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0xx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0xx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xx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20xx年银川市年末总人口132.96万人,其中回族35.76万人;非农业人口70.06万人。
银川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灰岩、辉绿岩和石英砂等20余种。距银川100多公里周围的石膏、煤炭,其探明储量都名列全国前茅。周围有大中型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发电居全国第二,银川电网年供电能力为20亿千瓦时。近两年还在境内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现已开发数口地热井,初步实现了商品化。另外距银川较近的陕甘宁气田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整装气田,已探明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年供气能力为10亿立方米的输气管道已通达银川,并开始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