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训学习总结优秀 篇2

培训学习总结优秀 篇2

2024-07-17 来源:乌哈旅游

  这次研究生学院组织的培训班使我受益匪浅,几位老教授的教诲犹在耳畔。他们给了我这个新兵全方位的指导。使得我从思想上,认识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两天培训下来我对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育以质量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导师作为高校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教育上的认识高度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此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是提高导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导师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学术水平首先得达到一定的程度。对本学科国内,国外都有清晰的认识了解,经常性关注学科的前沿,有自己的新方向。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认识到导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学业上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而且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从思想品德方面从严要求,培养有德有才的人,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能只招生,招来就撒手不管。注重对能力的培养重于知识灌输,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自主研发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认真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教学相长是提高研究生水平的关键,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相长,营造学术气氛,开好小组会。对于科研成果的问题,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安排,同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二、严师出高徒,“严”字当头不能忘

  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论文各个环节,都要从严要求,降低标准的结果是学校和导师的损失,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首先,把好入口关,选德才兼备,对自己的专业有追求的人。其次,培养的过程导师要指导学生帮助确定专业方向,教会学生检索文献,要定期写读书报告。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强调加强基础的重要性,把握好完成学位论文的进程。包括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同时要加强学术道德修养。特别要重视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组里,有人提出的把研究生单一指导制改革为课题小组指导制,或者双导师制,这种几个导师合带学生的方式,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能会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机会。

  教书育人是导师的核心任务,当然现在也有学生议论给导师当苦力,干活等等,这种现象也可能反映了少数导师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时,沟通还是不够。另外,也经常有学生议论自己写的文章,导师还要排第一,自己却只能排后面。对学生的这种种反映,我们新增导师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学生的劳动,按工作量分配学生应得的那些荣誉,奖励。不能凭着自己是导师就处处索取。

  三、导师应该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有个非常恰当的比喻,说“科研”和“教学”是导师得两只翅膀,只有具备了这两只翅膀,才能飞起来。有了科研,可以使我们对学科前沿有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更好的对研究生进行“导航”。

  教会学生做好毕业论文是导师工作中重要的一块。从逆题开始,就要求学生高质量地独立完成。首先,选题的创作性和先进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有一种思想,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一种指导艺术,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最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也是不能忽视的。有种说法是开题报告成功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所以,研究生从选题、开题以及到最终论文形成,都离不开导师的认真指导。那在这方面如何指导,刘三样教授为我们认真细致地传授了他的具体的经验,使我很受启发。

  在讨论会上,有人读了学生用排除法总结的导师类型,有苦力型,冷嘲热讽型,班主任型(即学生多,够一个班了),消失型,这些都是学生不愿意选的,也为我们从侧面敲响了警钟,既然招来学生带学生,就要认真负起责任。

  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他们需要的是不同的指导方式。在他们刚入门时,需要的是事无巨细型的导师,入门以后需要的是循循善诱,一点一滴引导他们的导师,当学生成为小专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时,需要的是背后支持型的导师,当学生真正独立后,他们需要的是撒手不管型的导师,所以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是需要灵活变通的,对学生也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最后,提一点小建议,就是对于学校以后对导师收费的规定,大家在讨论时关于这种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意见。普遍认为对于搞基础理论研究这一块的,项目本身就少,如果以后招研究生还要给学校交费,的确不合理。希望学校在对基础研究学科方面,要区别对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自己的点滴感受和各位教授们的宝贵经验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向一名硕士生导师的标准迈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好导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