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实施方案 篇6

学习实施方案 篇6

2024-07-16 来源:乌哈旅游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山东省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初步的阐释,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要素、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得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要素、功能及教学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征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

  (二)现状

  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在低年级还不为多见,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联系的所谓班级之一员。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于是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便成为普遍现象。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也不进行从容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试想这一堂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在琐碎的问答中收获了什么呢?

  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意义

  每个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保障。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二)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三、实验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具体体现在:

  1.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实验的对象、方法、因子和手段

  (一)实验对象:二年级学生(一至五班)

  (二)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总结法、观察法

  (三)实验因子

  1.实验内容:以小学低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教材为实验研究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加以调整,增加合作学习的含量。

  2.实验形式: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3.实验基地: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设施等自然条件进行实验。

  4.理论指导: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范操作方法,支持人及时组织学习和研究,保证实验的方向性和操作的科学性。

  5.实验教师:任二年级语文的四位青年教师。

  (四)实验方法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 、“新授中启发心智” 、“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 “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五、实验原则

  ()合作交流原则: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分层次合作交流。

  ()主体性原则: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合作学习的推行。

  ()反馈性原则:合作学习是动态过程,要通过反馈→引导→反馈的循环过程来提高学习质量。

  ()创造性原则:合作学习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目标。

  六、实验过程

  本实验从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

  (一)准备阶段(20xx.9)

  1.制定方案,并讨论和论证。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3.建立实验资料档案,进行实验前测,实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二)实验阶段(20xx.10——20xx.6)

  1.组织实验教师按实验方案操作,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修订、完善实验方案。

  2.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教研课,撰写论文,上交实验计划、总结。

  3.定期进行成果检验和评估。

  4.在整体实验运作中,制定和完善领导跟踪研究、教师交流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并随时进行实验的系统监控。

  (三)总结阶段(20xx.7)

  1.组织实验教师对实验成果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2.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申请专家鉴定和评估。

  3.整理资料,归类并存档。

  4.总结实验成果。

  七、课题实验组织和实验管理

  (一)实验组织

  顾

  问:许金刚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指

  导:杨艳艳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员

  陈兴远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导副主任

  刘学霞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中年级学科部教导主任

  宋长英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科部教导主任

  负 责 人:

  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一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实验教师:

  (二)实验管理

  课题实验小组负责制定实验方案,定期深入实验班级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实验的运行情况,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系统控制。

  八、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对实验的领导和管理,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2.建立健全实验教师考评制度。

  3.保证经费投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物资基础。

  九、成果体现形式

  1.撰写实验报告。

  2.撰写学术论文。

  3.展示实验成果及课堂教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