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个人礼仪的计划 篇5

培养个人礼仪的计划 篇5

2024-07-16 来源:乌哈旅游

  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我很欣赏这句话:“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幽默而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传播。成功的学校教育就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剩下”的是言行举止间优雅气质、行为处世的良好方式与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培养有教养的人。伴随着社会文明进程,一个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教养的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社会也急切需要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有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和修养积累的有教养的文明人。

  教养是人的文化道德修养,及其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心理行为的外显,有教养即指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行和修养。教养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它表现人的自尊与自律、信念与追求、德性与才智、品格与品位等等。

  加强教养熏陶,对学生个体而言,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去思考追问人的价值和意义,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人格与情感,孕育创新能力;对社会而言,教养实践是主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现代化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有教养的教师蕴育有教养的学生。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聪明才智可以遗传,财富可以继承,惟独教养不能自然过户,教养纯属后天栽培,它需要我们老师有意地教,孩子有意地学。如果教师只关注于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那么,即使我们的学生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文明的素养和高雅的品位,难以胜任今后的社会角色分工。教师应用自身的修养、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成熟的性格来影响、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培植智慧,用博爱去映照学生的未来。

  有教养的氛围培育有教养的学生。学生教养的确立,绝非仅凭教育者的良好意愿,凭一朝一夕之功。 “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因此教养的根基在于抓好养成教育,在于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在于学校各项活动的支撑。要精心组织教养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教养氛围,让活动成为每位学生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润物无声的教养熏陶。

  有教养的学生创造和谐未来。教养是人行为处事的优良品行和修养,有教养的孩子在家庭中“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后,通达事务、有所作为。面对国际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拥有教养,等于拥有了一张沟通人际、跨越四海的“通行证”,具有未来国际交往素养与能力,能够跨越不同文化间界限的有教养学生是建设我们祖国未来的生力军。教养培育不仅能关照时代发展在学生身心的投影,更能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心渴求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中抓好学生的教养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