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用一句俗语来起头,那就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是大家在生活中都深有体会的事情吧,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牙齿的健康呢,现在开始保护牙齿还来得及吗,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国人有绝大部分是没有保护牙齿的意识的,所以也就有了那句老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想必这也是很多人从小听到大的了,这也反应了我们对待牙齿的态度。
1、不重视,因为“不是病”。
2、反应迟滞,疼起来才后悔莫及,想要治疗。
对于这样的态度,我们是要否定的,牙痛的时候往往就是疾病的发生,而牙髓炎就是口腔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情况了。
“不是病”从何谈起
其次,一旦感受到疼痛,说明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很多口腔疾病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且早期没有症状,故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所以,牙疼后才想到治疗,牙医只能补救,不能根治。
对牙齿保护的不重视,也有遗传性。如果一个小孩子,嘴一张,一口坏牙,可以肯定地说,其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直接导致国人口腔健康非常堪忧
我国每10年会进行一次全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最近一次的调查数据,我国80%至97%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这组数据非常吓人,可以说是全民遭殃。
造成牙齿脱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牙周疾病了,有人提出,老人在八十岁的时候应该还有二十颗健全的牙齿。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特别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人牙周病发生率高,和中国儿童在小时候校正牙齿的比例低有关。及时校正牙齿,可以使得牙齿排列整齐,才能很好控制菌斑,预防牙周疾病。
但正如前文所言,很多人并没有保护牙齿的意识,预防自然无从谈起。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当然,中国人饱受口腔疾病的困扰也有客观原因
一个国家,其民众的牙齿健康状况,和社会总体富足程度及他们所处的阶级有关。
这是很有洞见的观察,也挺容易理解。美国人,全世界公认牙齿保护的最好,最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政府赐予的,而是依赖于设计精巧的商业保险。并且,美国人的基本医疗保险不包括牙科保险,需要另外购买。
商业保险发达和社会整体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中国各种商业保险推广都很艰难,更不要提牙医保险。
从全球来看,牙齿的健康状况和它们主人的阶层有关,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使放在牙齿保护普遍良好美国,最高和最低收入水平人群的牙周炎患病率,也相差了2倍。
但是观察显示,牙齿好坏与阶层的关系,在中国体现得并不明显。比如一些官员和知名艺人,绝对属于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却没有一口“中产阶级牙”。
虽然某些地方官员和艺人,可能出生贫苦,发达时再想保护牙已经晚了,但从他们目前牙齿的“卖相”来看,明显没有进行任何补救措施。
但有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可从现在做起
虽然牙齿的健康状况,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很多小事,是我们可以做而没做的。
首先要对家长说的是,从孩子长出第一颗牙开始,就要给他们刷牙。不仅可保护牙齿,还能使婴儿过早适应刷牙,利于保持刷牙习惯。家长不要怕麻烦,很多家长正是受不了孩子哭闹从而放弃。
对于所有人,保护牙齿有最重要的三个命门,把握住,你的牙齿就会比其他中国人要好得多,分别是刷牙、洗牙和使用牙线。
刷牙这一点,已经无需强调,甚至需要从反面提个醒,很多人认为多刷牙就能保护牙齿,恨不得一天刷5、6次,其实没有必要。美国口腔医学会(ADA)建议每日刷牙两次为最佳,睡前一次,早起一次。
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洗牙和使用牙线。洗牙主要是洗掉牙结石,而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压迫牙龈,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牙周组织的病菌感染。不定期洗牙的后果,一定是最终造成牙周组织破坏殆尽,最终难逃拔除的命运。
很多人知道洗牙、使用牙线的重要性,但一直受到两个认识误区困扰。经常听到有人说:“不要洗牙,洗牙会把牙缝洗大。”还有人说:“不要用牙线,用多了会把牙缝变大。”
客观地说,洗牙确实有可能造成牙缝变大,但相比于牙结石的危害,牙缝变大可以忽略不计;而“使用牙线会使得牙缝变大”纯属无稽之谈,根本不用担心。
如何保护牙齿
说牙齿寿命比人的寿命少10年,但年长而牙衰并不是牙齿的宿命。保护牙齿的方法有哪些呢?除了刷牙、用含氟牙膏、少吃糖,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1、饭后一杯铁观音
好牙离不开氟,铁观音中富含氟化物,约有40%-80%溶解于开水,极易与牙齿中的钙质相结合,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氟化钙,起到防酸抗龋的作用。
2、每月换一款牙膏
一款牙膏不要长期使用,品牌、种类可以月月换。而且牙膏使用时间越久,接触细菌的机会就更高,所以买牙膏最好选一个月用量的。
3、每半年洗一次牙
烟酒腐蚀牙齿,在牙齿表面沉积大量的牙菌斑、黑色素和牙石。口腔专家发现,男人因为烟酒和饮食不当,更容易出现牙周病,建议视牙石增长的速度,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平时也要监测牙齿情况,有问题早发现。
多吃Vc类护齿食物。如果缺少维生素C,就可能出现牙周病,所以每天必须吃富含维生素C的护齿食物。蔬菜、橘子、柠檬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是不容忽视的护齿食物,必要时还可以服维生素C片剂补充。
4、喝饮料用吸管
男人觉得用吸管太“女性”了,于是大口豪饮,结果嘴巴就成了一个装满碳酸饮料的池子,牙齿完全被“浸泡”,容易导致蛀牙。不单是甜饮,看来不甜的苏打水和运动饮料,对牙釉质的损害程度大大超过可乐,分别是可乐的3倍和11倍。
5、温水刷牙
刷牙前用35℃左右的温水浸泡挤上牙膏的刷头1-3分钟。这样可以使刷毛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减少刷毛对牙体的摩擦损耗及对牙龈的刺激损伤。
牙齿不好的危害
口腔专家介绍,人们每天吞食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工作的结果。嘴唇和舌头等的信息,通过各种神经系统经由三岔神经节传到大脑。牙齿根部的齿根膜神经也向大脑提供食物有无可咬性等信息。
譬如,当牙齿咔嚓一下咬到小勺时,嘴就会不由自主地张开,这种动作也是齿根膜神经作用的结果。据科学家通过对白鼠的试验得知,当切除这种神经束时,被中断信息的神经细胞便逐渐死亡,并且神经死绝的信息一直传递到大脑。
进一步研究变化的结果发现,它一直波及到使头脑保持适当位置的后颈肌肉群神经末梢。这说明,更不应该随便拔牙,不应该随便切断牙神经。有专家说:经常咀嚼的白鼠比不咀嚼的白鼠脑子反映灵敏。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非常重要,有助于防止痴呆症。
然而,很多人常因生理性原因或患口腔疾病,造成部分牙齿或全口牙齿缺失,而残存牙槽留在口内,成为无牙颌口腔。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发音和美观,还可因食物不能充分咀嚼磨碎而影响消化吸收,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牙列缺失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残留的牙槽骨不断萎缩吸收,面部下1 /3 变短,因而肌肉失去正常张力,会使面部皱褶增加,口角下垂,显得苍老。牙列缺失还会影响可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耳咽管阻塞,以及听觉受影响。
因此,应对缺失的部分牙齿或者全口牙齿及时进行镶补和修复,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保护听力。
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
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后及时镶牙。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保护牙齿也是有了一个重视了吧,所以大家也不要再认为,牙痛不是病了,牙痛的时候应该提高警惕,及时的查明疼痛的原因,及时的治疗才是比较好的办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