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信息泄露原因: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陷入钓鱼网站骗局。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漏。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慎在微信中晒照片。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二、如何处理信息泄露者?
信息的传播者和使用者均有责任
国家网信办成立以来,已于2014年推出了“微信十条”新规,明确规定了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例如,qq、微信等运营商必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依法治网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也应提高意识主动维权。”杨春燕提示,广大民众要进一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尽量不随意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
事实上,猖獗的信息交易“黑市”已使消费者付出惨痛代价。“个人信息的购买者中,不乏非法贵金属交易、民间借贷公司,社会风险极大。”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目前,记者在qq群、微信及部分电子商务平台检索发现,不少个人信息“黑市”依然存在。刘春泉认为,用户信息泄露涉及多个违法主体,作为源头的银行到作为传播渠道的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的传播者和使用者均有责任。“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来说,从内控上严格防范客户数据泄露,对自身并没有明显的好处,往往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
当居民遭遇垃圾短信或骚扰电话后,可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即使用客户数据从事电话销售的企业需自证信息系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允许个人隐私信息免费交易、贩卖的网站,也通过非法信息市场获得了流量和盈利,也应当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