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肇事逃逸起诉会怎么样?

肇事逃逸起诉会怎么样?

2024-03-11 来源:乌哈旅游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所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根据刑法第133条和《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肇事逃逸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严重肇事逃逸者则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根据《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者将面临更严重的刑罚。若肇事者还逃逸,人民检察院将提起公诉,司法机关在提起诉讼前需确保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法律分析

一旦肇事者选择逃避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时常发生。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选择驾车离开事故现场。这种行为被定罪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肇事逃逸起诉,会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呢?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避的,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由检察机关高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肇事逃逸处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2、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行为发生,若是肇事者还逃逸,那么人民检察院是会提起公诉的,此种案件主要是由于触犯了刑事法律,故而司法机关是会提起公诉的。提起诉讼之前,就必须要确定已经掌握了该驾驶员确实肇事,并且存在逃逸的证据。

拓展延伸

肇事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肇事者能够及时向警方报案并积极配合调查,那么在法律上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另外,如果肇事者能够积极采取行动,例如立即离开现场、毁灭证据等,那么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既遂。

然而,即使肇事者及时向警方报案并配合调查,但如果肇事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或者肇事者所实施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自首的范畴,那么肇事逃逸行为本身也不足以被定罪。

在判断肇事逃逸是否构成犯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肇事者的动机、行为方式和后果等因素。如果肇事者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或者其行为已经超出了自首的范畴,那么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既遂或者犯罪未遂。但如果肇事者的动机是为了保护现场或毁灭证据,或者其行为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而实施的,那么其肇事逃逸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肇事逃逸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肇事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追究其责任。

结语

一旦肇事者选择逃避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时常发生。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选择驾车离开事故现场。这种行为被定罪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肇事逃逸起诉,会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肇事逃逸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具体而言,如果肇事逃逸起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具有特别恶劣情节,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如果肇事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则可能会被判处更严重的刑罚。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忽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