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发言稿 篇17

关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发言稿 篇17

2024-07-17 来源:乌哈旅游

  有人说:班主任是个瓶子,学生是水,瓶子的形状决定了水的形状。

  可是,要达到如此佳境,谈何容易?尤其是第一次接手一个崭新的班级,工作做起来,多少有点吃力。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做一个好老师难,做一个好班主任也难,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没有班级管理的经验和规章制度,即便每天忙得象陀螺,收效也是甚微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刚脱离初中,有着初中生的稚气和对职业中学的迷惘,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一种不适应或者迷惑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一种试探性的心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带有不良倾向。当脱离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之后,他们身上的那种自私、狭隘、偏激、任性、脆弱、逆反等等一些缺点便会暴露无疑。

  学生中发现的夜自习听音乐,吃零食,谈笑,只顾自己,个性张扬等不关心集体的现象和考试成绩的急剧退步便是其真实的写照。如何去改变这些现象,我认为不外乎这三点:

  一、凝聚力

  1、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动脑动手,成人成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这其实也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即学好一门技术,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所以身为班主任的我,做为任课教师的我,在课堂中向同学门灌输的最多的便是“打好基础,学好技术”。

  2、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还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

  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去。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达到信其道坚定不移的目的。

  开学至今,我们电子部为同学门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开学初的“我的军训生涯”日记比赛,军训手抄报设计比赛,随后的又开展了迎接教师节的“尊师重教”征文比赛。在国庆来临之际,我和本班的同学一起布置了教室,比较成功的举办了“庆国庆”的主题班会课。在“迎中秋”晚会上,我们班级的郭萍同学更是大显身手,一展歌喉。野生动物园之行更是让同学们一尽秋游之兴。目前正在举行中的男子篮球比赛,同学们也热情高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办之中。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外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现在在我们班级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班级的清洁区任务比较重,比较累,保洁工作也比较烦人,但是每一次在打扫清洁区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非值日生在帮忙。

  二、关爱

  1、要懂得体谅学生我在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当你遇见学生的时候,学生是不是微笑的向你走来,学生是不是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谈心。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

  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

  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这也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今天,他因为家里出了事情而不能来学校;今天,他在来学校的路上的的确确遇上了事情,耽搁了时间,迟到了;今天,他心情实在不好,厌恶做作业,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厌恶学习;今天,他遇到不顺心的事,比较烦,他实在无法习惯静静地坐下来40分钟听老师讲课……哎,他不过是个快成年的孩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常会非常恼怒,以至心痛,愤慨。但冷静地想想,我们能要求一个单纯幼稚的孩子怎么样呢?他的父母在管教他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比你多得多。

  2、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公平。对违纪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先调查研究,查明事实,然后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口服心服,乐于改正。

  同时要注意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树立改正错误的决心。相反,若是不明事理就乱批一通,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引起恶性循环。学生最忌恨的是老师错怪于他。班主任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尽可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到将心比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