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绿色金融专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银行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引进专业人员开展业。2.建立绿色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绿色融资实施情况考核,设立相关绿色融资企业和绿色评级标准体系。3.划拨专项绿色发展区域,运用PPP模式实现区域的基础建设,为该模式在本地区的推广积累经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保险公司、绿色基金等,支持银行业开通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用于支撑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是规范发展模式,支持绿色产业。1.探索建立绿色信贷业务机制。建立以绿色信贷理念主导的信贷业务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突出“绿色优先,一票否决”。同时制定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口径,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贷款“三查”、贷款定价的重要依据。2.建立绿色信贷统计、报告制度及考核和问责机制,切实将绿色信贷落到实处。3.大力支持地方绿色基金发展。可以通过PPP模式的绿色引导基金来支持地方绿色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保障社会资本进入的公平性;积极创立绿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投资,为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手段支持。
是推动机制创新,引导民间投资。1.相关部门应出台具体政策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设立民营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低碳环保、市政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同时,要有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真正搭建民间资金与政府项目之间的普惠桥梁。3.建立起绿色发展基金和环保基金。同时,也可设立担保基金有效地解决环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担保基金可以涵盖绿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绿色债券、绿色PPP项目担保等,并通过市场化与差别化的担保政策、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综合调整,以担保的完善推进绿色产业融资的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创新。
是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监管。1.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制定投融资风险考核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监管。2制定专门的绿色融资审查体系。从绿色项目的备案到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项目上。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成效、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3.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担保和保险体系分散金融风险。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快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