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咸时父母知隔生翻译

咸时父母知隔生翻译

2022-12-15 来源:乌哈旅游

诗词名称:《渡辽水》。本名:王建。别称:王仲初、王司马。字号:字仲初。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颍川(今河南许昌)。出生时间:公元768年。去世时间:公元835年。主要作品:《新嫁娘》《宫中三台》《十五夜望月》《调笑令》《调笑令》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咸时父母知隔生”的详细介绍:

一、《渡辽水》的全文 点此查看《渡辽水》的详细内容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咸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二、赏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三、王建其他诗词

《十五夜望月》《新嫁娘》《李处士故居》《小松》《短歌行》

四、译文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五、注解

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

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如:动词,去。一作“里”,一作“裹”。

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

题:上奏呈请。

回渡:一作“渡辽”。

驻马:停住了马。

傍:同“旁”。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渡辽水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