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寻的相关词语是:酌古斟今、字斟句酌、浅斟低唱。
斟寻的拼音是:zhēn xún。注音是:ㄓㄣㄒㄨㄣˊ。结构是:斟(左右结构)寻(上下结构)。
斟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斟寻详细内容】
亦作/'斟鄩/',见“斟寻”。古国名。夏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复姓。古有斟寻氏。禹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斟鄩”。⒉古国名。夏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引《左传·襄公四年》:“﹝寒浞﹞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杜预注:“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太康失位,逃到同姓部落斟鄩。羿灭斟鄩,立仲康。”⒊复姓。古有斟寻氏。禹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三、网络解释
斟寻[1]古国名,姒姓,大禹之后,曾经是夏代君主太康、桀和有穷后羿的都城。古书或写作“斟鄩”,与斟灌并称“二斟”。其地点有三说:一是在今山东省潍坊市;二是在今河南巩义市(原巩县)西南;三是在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
四、汉语大词典
亦作“斟鄩”。(1).古国名。夏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杜预注:“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太康失位,逃到同姓部落斟鄩。羿灭斟鄩,立仲康。”(2).复姓。古有斟寻氏。禹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五、关于斟寻的成语
六、关于斟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