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住校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刚刚住校,多少会不习惯,会恋家。如果和同学舍友处不好,就更容易觉得受委屈,想回家。
2、放假期间,学生们不住校。
3、学校规定住校同学夜间不得擅自离开学校。
4、我还依稀记得初一的生活,那时我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枯燥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到厌烦,只能在星期六得到放松。可是由于我的疏忽,打翻了妈妈的一片心。
5、经历过住校时代的读者都会有感触,吃水果想换点花样却很难办到,一个人哪里吃得完那么多水果呢。
6、我想大多数住校生应当非常赞同这一举措的了。
7、哦,苏蓝…听说你申请了不住校,是因为有亲戚在北滨吗?
8、这是她给所有报名者设置的第二期住校攻读的课程。
9、结论山区儿童特别是山区住校生碘摄入量低且不持续及食物中蛋白质较少是导致甲肿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
10、目前,有两种大学生:走读生和住校生。
11、上初中时我住校,有一年冬天,老天突降大雪,温度骤然下降,奇冷无比。
12、这里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生,回家不方便,她经常为学生洗衣服,钉扣子,时常自己掏钱为生病的学生买药。
13、我是个懒散的人,从小就是,住校时碗从来不洗,被子从来不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懒得学习,甚至懒得玩,每天迷迷糊糊地混日子。
14、也曾经将年幼的女儿反锁在家,去陪宿因没有围墙缺乏安全感的住校生。
15、无论如何,我们几乎不可能抓住校对者遗漏的每个错误。
16、张小明是住校生,家不在中海市区,以往可没少来李小虎家里混饭吃,跟李小虎的父母都是惯熟的。
17、因为初中高中都是住校生,所以我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18、高一下学期,她让女儿住校了。
19、她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是寄宿学校的住校生,比较独立。
20、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21、那么你到二年级时,是不是还住校?
22、我想知道入学之后,是否有可能住校。
23、大多数学生是住校生,非住校生也可以感受到寄宿的氛围,享受寄宿生活带来的好处。
24、住校的学生以前都睡在几乎光秃秃的硬板床上,希望这些被物能让他们睡得舒服些。
25、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26、?阎肃的大学时光过得相当有滋有味,他在重大读书,却不住校,和好朋友租了附近的一间农舍,取名为咆哮山庄。
27、这个大学的学生按规定应该住校。
28、住校不住校全由你定。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