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妈妈患产后抑郁症的很多,经常有很多新妈妈为产后抑郁症烦恼。可是产后新妈妈该怎样做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呢?
1、早孕时期
从早孕开始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会发生妊娠剧吐、困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早孕反应;严重时会呕吐不止,水米不进;每天睡十几个小时仍然睡不醒;情绪多变,感情脆弱,易哭易怒。
在早孕时心理调整主要做到要计划怀孕,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这个生命,从生理上做好准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随便吃药,夫妻加强沟通和理解,认识到早孕反应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最多三个月就可以熬过了,坚定对孩子的信心,积极筛查胎儿畸形,顺利度过孕早期。
2、中孕时期
熬到中孕,孕妇体内已经形成了适应胎儿生长的新的平衡,孕吐等不适应反应也逐渐消失,孕妇的情绪也变得相对稳定。所以,孕中期心理安定,保健的重点应该在于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调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认真面对腹中的宝宝,从营养上到心理调适上做有益于胎儿发育的事情。
3、孕晚期
孕晚期重要的是克服分娩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让孕妇自己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妇进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通过“孕妇学校”,在怀孕的早、中、晚期对孕妇及其丈夫进行教育,专门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孕妇在分娩时的配合。这对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思想负担以及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诊治各类异常情况等大有帮助。
4、分娩时期
当分娩时孕妇担心分娩不顺利,害怕手术,害怕分娩时的宫缩痛;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周围产妇痛苦的呻吟;害怕医务人员冷漠的面孔或语言刺激;有的为胎儿性别烦恼,担心胎儿不能存活;担心产后无人照顾等。
分娩期焦虑、恐惧、抑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适应环境,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一个常见的原因。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竹林女科》中写道:“心有疑虑,则气结血滞而不顺,多至难产。”稍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不难理解,焦急、恐惧、食饮不下会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不协调、宫口不开、产程延长和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
因此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孕期产前学习分娩知识,打有准备之仗;产时有家人陪伴;医院配备导乐护士,建立自产信心;学会与医生护士配合;丈夫要鼓励妻子战胜困难。分娩时的疼痛阈与大脑皮层的状态有密切关系。消除和减轻产痛的重要方法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医生合作并进行必要的助产练习,比如深呼吸、腹部按摩等。惊慌、失去理智或“乱折腾”都是产妇的大忌,家人及亲朋好友也不要胡乱参谋。对此,在《千金方》难产论中说:“旁人极须稳审,皆不得予缓予急及忧悒,忧悒则难产。”我们要引以为戒。
5、产后时期
生完小孩一些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这也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还可影响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及社会,甚至可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
大约50%~75%的产妇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会出现轻度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孩子没兴趣也没有幸福感,对家里人的照顾不满,食欲不振,这种情况一般持续7~12天,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如果持续情绪低落状态超过2周以上,并在4~6周内变得较为明显时,要警惕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及时到医院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常感到累赘和罪疚感,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行为。
产后抑郁症是影响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造成婴儿认知能力、情感行为及社会能力等发育障碍,并影响母乳喂养,导致母亲体内内分泌激素的改变。
为了预防孕期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提倡计划怀孕,同时孕期参加各医院组织的孕妇学校,了解妊娠和分娩是怎么一回事,听从医生指导,认真度过孕期和分娩期。对有孕妇的家庭要给孕妇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关心、爱护、帮助孕妇顺利度过孕产期。作为丈夫一定要抽出时间细心呵护妻子,多和妻子沟通,共同抚育孩子,帮助妻子度过妊娠和分娩期。孕妇自身一定要寻找和创造快乐,一切为了孩子着想,让孩子健康成长。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更为重要,作为新妈妈,一定要注意睡眠,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能够尽快恢复体力,能够吃嘛嘛香,能够奶水充足,能够心情舒畅。因此睡眠对于新妈妈尤为重要。除了睡眠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过分的娇气,妊娠和分娩都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不是患什么病,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积极的康复、积极的照顾孩子,积极的对待发生的一切事情。因为家庭新成员的到来,打破了家庭原有的和谐和亲密,因为这个新朋友,会生出许多家庭矛盾。新妈妈永远要记得: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别人的看法和感受都不重要,孩子是自己的,是陪伴自己终身的亲人,无论男女,都是自己的骨肉,爱护他,关爱他是自己的职责。在产后康复的过程中自我成长,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好妈妈。
因此,产后新妈妈应做好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工作,不能忽视的,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来迎接宝宝的出生,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远离产后抑郁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