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6 11:31

我来回答

1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3:00

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

拓展内容:
“天府之国”名称由来: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4:18

我国的“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现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也指称拥有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关中即秦中,是指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它自古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誊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拓展资料:

称为“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后来,秦朝时蜀国“*”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蒋介石更是应了一句谶语“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虽然国共合作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但得胜的**却在最后败逃于,人算不如天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隆中对》中的名句,作者诸葛亮之所以协助河北人刘备得以称帝,恐怕也与谶语“胜不离川”相关吧。三国时候,刘备率一支打打逃逃的乌合之众,却能够保全实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与四川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再说近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四川民间有句话叫“要吃粮,找紫阳”,更是说明了四川的长足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

当今,只要四川首脑和广大四川人民能够顺应这个渊源,天府之国将仍然是古往今来的富庶之地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5:53

  “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这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解读。
  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秦朝,不是指四川,而是指八百里秦川——拥有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关中即秦中,是指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在《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一个富庶之地。当时与关中同时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还有“燕”——今北京地区。只是,秦川由于黄河流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兵祸,原始森林锐减乃至消失,水土大量流失,这个黄河流域的“天府之国”消失了。
  最早将四川盆地称为“天府”的则是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再加上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合力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洪减灾,引水灌溉,致使蜀都沃野千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在中国历史上,这儿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逐渐成了*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号为“天府”,确实名不虚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四川。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天府之国”逐渐变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并且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终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3、现代社会的“天府之国”——有争议的”新天府“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地理学家推出了31处中国最适宜居住的“新天府”候选地。这些地区环境优美、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当我们把这些宜居的“新天府”在地图上标注出来时,发现它们绝大部分都位于平原、盆地,也就是地质上的沉降地带。
  十大“新天府”的排名是:成都平原、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终审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对这些地方的评语,多集中于富饶、生态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地理》此次评选所倡导的,人类与自然、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要和谐相处;发展要适度与可持续,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个”新天府“评选活动,许多成都网友坚决要求成都“退出新天府评选”,也有一些网友对活动的评选表示支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7:44

“天府之国”现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古专指陕西省关中地区,今多指四川。
  【用法】古专指以长安(今:西安)为主的关中地区,今多指成都平原。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20:09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成都属*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22:50

指的是四川盆地,它的核心在成都平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01:48

真正的天府之国是关中平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05:03

四川省成都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08:34

成都平原初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2:22

Cheng Du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6:27

“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这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解读。
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秦朝,不是指四川,而是指八百里秦川——拥有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关中即秦中,是指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在《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一个富庶之地。当时与关中同时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还有“燕”——今北京地区。只是,秦川由于黄河流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兵祸,原始森林锐减乃至消失,水土大量流失,这个黄河流域的“天府之国”消失了。
最早将四川盆地称为“天府”的则是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再加上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合力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洪减灾,引水灌溉,致使蜀都沃野千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在中国历史上,这儿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逐渐成了*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号为“天府”,确实名不虚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四川。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天府之国”逐渐变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并且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终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3、现代社会的“天府之国”——有争议的”新天府“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地理学家推出了31处中国最适宜居住的“新天府”候选地。这些地区环境优美、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当我们把这些宜居的“新天府”在地图上标注出来时,发现它们绝大部分都位于平原、盆地,也就是地质上的沉降地带。
十大“新天府”的排名是:成都平原、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终审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对这些地方的评语,多集中于富饶、生态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地理》此次评选所倡导的,人类与自然、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要和谐相处;发展要适度与可持续,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个”新天府“评选活动,许多成都网友坚决要求成都“退出新天府评选”,也有一些网友对活动的评选表示支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20:48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
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