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技术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小时前

卢永根院士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就。他对于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普通野稻(Oryza sativa spontanea Rosch., 后改为Oryza perennis Moench=O.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的关系上,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层面的新证据。1980年代,卢永根首次对中国野生稻种,如普通野稻、药用野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稻(O.meyeriana Baiee.)进行了粗线期核型研究,与栽培稻进行了对比分析。他的研究发现,普通野稻与栽培稻在染色体特征上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证实了丁颖的观点,即普通野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



在矮秆水稻品种方面,卢永根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研究了水稻矮生性的遗传规律,指出半矮生性品种更适合育种需求。他将现有矮秆品种分为矮生性和半矮生性,并强调理想的矮源需具备经济性和高配合力。这些研究为利用和创造新矮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植物雄性不育遗传基础的研究中,卢永根关注了胞质和核基因控制的两种类型。他通过细胞学研究,揭示了水稻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败育机理,发现染色体畸变与胞核雄性不育性有密切关系。他还探讨了籼稻和粳稻亚种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尽管存在争议,但他的研究为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线索。


扩展资料

卢永根,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市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方面。协助丁颖开展全国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研究,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开展水稻遗传资源和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及亲和性的遗传研究,取得较好进展,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