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6:52
人们通常期待茶汤清澈透亮,但在品鉴过程中,一种名为“冷后浑”的现象曾引起过争议。最初,当红茶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的乳状浑浊,人们对此并不接受。然而,茶艺师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价值,它实际上象征着红茶的高品质。
当冲泡上乘红茶,静置待凉后,会观察到茶汤出现“冷后浑”现象,这是由于茶叶中含有的多种成分,尤其是茶多酚。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主要以儿茶素的形式存在。在红茶制作过程中,儿茶素经过氧化转化为茶黄素,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显著,低温下茶黄素会聚集形成浑浊。
茶黄素与咖啡因之间的互动也影响了这一现象。茶黄素分子有两个结合咖啡因的位置,形成络合物后,涩味会降低。相比之下,绿茶中儿茶素和咖啡因含量较高,因此绿茶更容易带苦涩。而在红茶中,茶黄素的减少和与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减少,使得涩味减少,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络合物溶解度较低,更容易形成“冷后浑”。
因此,“冷后浑”并非瑕疵,而是红茶品质优越的体现,它标志着茶黄素的丰富。总的来说,冷后浑的出现,尤其是茶黄素含量足够高的情况下,被视为优质红茶的标志,这也使得“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这一说法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