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农民,向同学们描述你一天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23:40

在唐代,农民们每天都在广阔的水田上辛勤劳作。水稻种植在唐代非常普遍,除了传统的苏浙、中原、关中、巴蜀等种植区外,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以及东北地区、华南的福建、岭南地区都有水稻种植。农民们在这广阔的水稻种植区域中不停地劳作。
刘禹锡的《送李中丞赴楚州》描绘了楚州城外农民栽下的万顷水稻长势正旺。李中的《秋日登润州城楼》则是对润州农民种植的大面积水稻的刻画。李嘉祜的《秋晓招隐寺东峰荣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展示了招隐寺附近的农民在山村周围刚栽下了万畦新稻的生活画卷。王维的《送友人南归》则是农民在汉水流域的郧国栽种了似乎与天相接的大片水稻的例证。
农民劳动是艰辛的。薛逢的《邻相反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正夜以继日的在田间扶着犁把、吆喝着耕牛、辛苦劳作的画面。崔道融的《田上》也有这样辛酸的一幕:农民半夜就起来耕田,等人和牛都精疲力竭时,天还未亮。这种没黑没明的劳动,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农民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水稻长势的良好和即将丰收的美景。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嘉佑在南浦渡口看到“东风潮信满,时雨禾亢稻熟”,在楚州,他见到的是“山阳郭里无潮,野水自向新桥。鱼网平铺荷叶,鹭鸶闲步稻苗”。李颀不仅自己欣赏着稻田的美景,而且将见到的稻作景色告诉好友。
获得好收成是不易的。农民们在种稻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界的恶劣天气做斗争,又要预防危害稻子的生物。王建《水运行》中提到,由于暴风恶雨下个不停,农夫栽下的稻苗几乎没有成活的,即便多少有一点点收获,也被官府征去供给戍边的士兵了。
收获后的喜悦也并不长久,接下来的租赋和巧夺豪取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杜甫在《忆昔二首(二)》中写道,开元之时,粮食丰收,人民生活相当安稳;而写诗之时,却是物价飞涨,田地无法再种了。白居易的《自题小草亭》则着力刻画了地主饮着美酒、吃着红稻做的饭,不时发出龌龊的笑声的场景。
剥削的沉重使农民难以生存,于是他们首先选择了逃亡。李渤曾说“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闵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几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农民们在走投无路时只能揭竿而起,推翻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有唐一代,据诸葛计先生所列举的农民小规模的反抗斗争就有36次之多。而裘甫领导的浙东以及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则最终给唐代统治者敲响了走向衰亡的丧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23:41

在唐代,农民们每天都在广阔的水田上辛勤劳作。水稻种植在唐代非常普遍,除了传统的苏浙、中原、关中、巴蜀等种植区外,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以及东北地区、华南的福建、岭南地区都有水稻种植。农民们在这广阔的水稻种植区域中不停地劳作。
刘禹锡的《送李中丞赴楚州》描绘了楚州城外农民栽下的万顷水稻长势正旺。李中的《秋日登润州城楼》则是对润州农民种植的大面积水稻的刻画。李嘉祜的《秋晓招隐寺东峰荣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展示了招隐寺附近的农民在山村周围刚栽下了万畦新稻的生活画卷。王维的《送友人南归》则是农民在汉水流域的郧国栽种了似乎与天相接的大片水稻的例证。
农民劳动是艰辛的。薛逢的《邻相反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正夜以继日的在田间扶着犁把、吆喝着耕牛、辛苦劳作的画面。崔道融的《田上》也有这样辛酸的一幕:农民半夜就起来耕田,等人和牛都精疲力竭时,天还未亮。这种没黑没明的劳动,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农民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水稻长势的良好和即将丰收的美景。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嘉佑在南浦渡口看到“东风潮信满,时雨禾亢稻熟”,在楚州,他见到的是“山阳郭里无潮,野水自向新桥。鱼网平铺荷叶,鹭鸶闲步稻苗”。李颀不仅自己欣赏着稻田的美景,而且将见到的稻作景色告诉好友。
获得好收成是不易的。农民们在种稻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界的恶劣天气做斗争,又要预防危害稻子的生物。王建《水运行》中提到,由于暴风恶雨下个不停,农夫栽下的稻苗几乎没有成活的,即便多少有一点点收获,也被官府征去供给戍边的士兵了。
收获后的喜悦也并不长久,接下来的租赋和巧夺豪取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杜甫在《忆昔二首(二)》中写道,开元之时,粮食丰收,人民生活相当安稳;而写诗之时,却是物价飞涨,田地无法再种了。白居易的《自题小草亭》则着力刻画了地主饮着美酒、吃着红稻做的饭,不时发出龌龊的笑声的场景。
剥削的沉重使农民难以生存,于是他们首先选择了逃亡。李渤曾说“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闵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几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农民们在走投无路时只能揭竿而起,推翻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有唐一代,据诸葛计先生所列举的农民小规模的反抗斗争就有36次之多。而裘甫领导的浙东以及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则最终给唐代统治者敲响了走向衰亡的丧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