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冒顿弑父重振匈奴 叔孙制礼刘邦知贵|大汉雄风|通鉴演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13

刘邦建立了大汉朝后,觉得天下初定,儿子年幼,兄弟又少,便吸取秦朝因为没有分封皇族、赢氏一家孤立无援导致灭亡的教训,想要大肆分封同姓族人以镇抚天下。刘邦把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春季,正月,刘邦把韩信的封地分为两个王国,把淮河以东五十三个县封给堂兄刘贾为荆王,把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封给弟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正月二十七日,刘邦又把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给哥哥宜信侯刘喜为代王,把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封给自己做平民时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百姓中能讲齐国话的人归齐国管辖。不过,那时没有私生子一说,但刘肥确实不是刘邦明媒正娶的老婆所生,按孔老夫子出生时的情况,刘肥算是刘邦与那个没有名姓的女人“野合”所生。

刘邦忌惮韩王信有雄才武略,所分封的地区北靠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都是天下可屯重兵的战略要地,怕韩王信日后作乱,就把太原郡三十一县划为韩国,调韩王信去统辖太原以北地区,建都晋阳,以防备抵御胡人。韩王信上书说:“韩国北靠边界,匈奴经常来犯,晋阳离边塞遥远,请求把马邑作为国都。”刘邦同意了。 此韩王信是原韩国国王后裔,非淮阴侯韩信也。韩信先为齐王,后为楚王,后为淮阴侯。

刘邦已经封赏了二十多个大的功臣,其余的人则没有分封。这人日夜争功,刘邦一时决定不下来。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也就是连接各宫殿的天桥上望见将领们往往一起坐在沙地中谈论。刘邦就问身边大臣:“他们在谈论什么?”张良回答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啊!”刘邦说:“天下初定,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起自布衣,靠这帮人取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您亲近喜爱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您生平有仇有怨的人。现在军吏们在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封赏的,这帮人害怕陛下不能封赏他们,又害怕您猜疑他们往常的过失而遭到诛杀,所以就聚到一起图谋造反。”刘邦于是担忧地说:“怎么办?”张良说:“皇上平生最憎恶且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谁?”刘邦说:“雍齿与我有旧怨,曾经多次窘辱我,我想杀了他,但因为他立了很多战功,所以不忍心下手。”张良说:“现在就赶快先封赏雍齿,那么群臣也就坚信自己能得到封赏了。”刘邦于是置备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急令丞相、御史拿出行赏的方案。群臣喝了一场大酒,都非常高兴,说:“雍齿尚且封侯,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啦!”

司马光说: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被当作心腹亲信,应当知无不言,哪有已听说诸将要谋反,却一定要等到刘邦亲眼看见他们窃窃私语,然后才说他们这是想谋反啊!大概是因为刘邦刚刚得到天下,屡次根据自己的爱憎来封赏或者诛杀,有时候有损公平,群臣因此就会有抱怨甚至感到有危险的心理,所以张良借着这事进忠言,以改变转移刘邦的心意,使刘邦没有偏袒私情的过失,群臣没有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虞,利及后世。像张良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劝谏的了。

列侯全部赐封完毕,刘邦下诏令议定获一等功的十八个人的位次。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攻城掠地,立功最多,应当排在第一位。”谒者、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大臣们都说错了。曹参虽然有野战掠地之功,也不过是战场上一时的事罢了。陛下与楚军相持五年,军队损失严重,士卒逃跑的很多,您自己也是只身逃脱就有好几次。然而萧何经常从关中征集兵员补充汉军,有数万人之众,这些都不是陛下下诏让他做的。陛下有好几次几乎全军覆没,又无粮草,萧何从关中运送粮草,没有缺过。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崤山以东地区,萧何却能保全关中等待陛下归来。这些都是万世之功啊!如今即便没有成百个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室又有什么损失呢?汉室有他们,也未必就能够保全。怎么能将一时的功劳盖过万世的功勋呢!萧何应居第一,曹参第二。”刘邦说:“对!”刘邦于是赐萧何带剑、穿鞋上殿,朝见皇帝时也不用行小步快走之礼。刘邦说:“我听说举荐贤能的人应当受到上等的封赏。萧何的功劳虽然卓著,是由于鄂千秋的申辩才更加明确的。”于是根据鄂千秋原来所受的封地,加封他为安平侯。这一天,刘邦封赏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又加封给萧何两千户。

之后,刘邦回到栎阳。

夏季,五月二十三日,刘邦尊称其父太公为太上皇。

当初,匈奴畏惧秦朝,迁徙到北方十多年。等到秦朝灭亡,匈奴又逐渐往南渡过黄河。

匈奴的单于头曼立了他的儿子冒顿为太子。后来,头曼宠爱他的一位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便想把他立为太子。这个时候,东胡部强大起来,月氏部也很强盛,头曼于是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不久,头曼急攻月氏,月氏王就想杀掉冒顿。冒顿偷了一匹好马骑上,逃回了匈奴。头曼觉得冒顿勇武,就让他统率万名骑兵。

冒顿制作鸣镝,也就是响箭,约束士卒骑射练习。冒顿下令说:“鸣镝所射而不一齐发射的人,斩!”冒顿于是用鸣镝射他的好马,之后又射他的爱妻,凡不敢跟着射箭的,都被斩杀。最后,冒顿用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好马,士卒也都放箭射单于的马。冒顿由此知道这些士卒可以使用了。一次,冒顿随头曼出猎,然后用鸣镝射头曼,他的士卒也一起发箭射头曼,最终杀死了头曼,并把他的后母、弟弟以及大臣中不听命于他的人全部诛杀。冒顿于是自立为单于。

东胡部听说冒顿弑父自立,派使者去对冒顿说:“想要得到头曼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那是我们的宝马,不能给!”冒顿说:“和人家做邻国,怎么还吝惜一匹马呢!”随即把马送给了东胡。不久,东胡又派使者来对冒顿说:“想要得到单于的一位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大臣都愤怒地说:“东胡这般无礼,竟然索求阏氏!请发兵攻打它!”冒顿说:“和人家做邻国,怎么能舍不得一个女人呢!”就选了自己所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于是越来越骄横。东胡部与匈奴部之间,有方圆一千多里的无主地,双方各居一边,还设立了哨所。东胡王再次派使者对冒顿说:“这块无人之地,我想得到它。”冒顿再问群臣,群臣中有的说:“这是块无人要的荒地,给也可,不给也行。”冒顿却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给人呢!”把那些说可以给东胡地的大臣都杀了。冒顿上马,下令说:“晚出发的,斩!”遂领兵袭击东胡。东胡开始还轻视冒顿,不设防备,冒顿遂灭东胡。

冒顿灭了东胡后,向西赶跑了月氏,向南兼并了黄河以南的娄烦王、白羊王,接着侵掠燕、代,全部收复了当年被蒙恬夺走的匈奴故地,并夺取了汉之边关原河套以南诸要塞,一直到了朝那、肤施。这个时候,汉军正与项羽相持,中原地区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因此冒顿得以强大,拥骑三十多万,威服诸国。

秋季,匈奴在马邑将韩王信包围。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谋求和解。刘邦发兵救援,但又猜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对汉室怀有二心,就派人去指责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九月,举马邑城投降了匈奴。匈奴冒顿随即乘势领兵向南越过句注,进攻太原,到了晋阳。

刘邦废除秦时烦琐的礼仪,力求简单易行。一次,群臣饮酒争功,都喝醉了,有的人狂呼乱叫,甚至拔剑乱砍殿柱,刘邦很厌恶。叔孙通劝刘邦:“那些儒生,很难和他们一起取天下,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天下。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儒生,同我的弟子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刘邦说:“不会烦琐吧?”叔孙通说:“五帝之乐不一样,三王之礼不相同。礼,是根据时代、人情而制定的规范。我想采用一些古礼,结合秦礼来制定。”刘邦说:“可以一试,但要使人容易了解,根据我所能做到的去制定。”

于是叔孙通作为使者,去征召了鲁地的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来,说:“您所事奉的君主都快有十个了,人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得以亲近和尊贵。如今天下初定,死人尚未安葬,伤者未好,又想制礼作乐。礼乐,那是需要上百年的德政的积累才能兴起的。我们不忍去做您要做的事情。您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一帮腐儒,不懂得时势的变化!”随即和所征召的三十人西行入关,加上刘邦身边有学问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有一百多人,在野外演习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告诉刘邦:“可以试看了。”刘邦于是就让他们演习礼仪,说:“我能做到。”就命令群臣进行练习。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季,十月,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都来朝贺。天亮之前,谒者主持典礼,按次序将所有人引导入殿门,排列在东、西两方。侍从有的在殿下台阶两旁站立,有的排列在廷中,都持握兵器,竖起旗帜。这时,侍从传呼警戒,皇帝辇车出房,侍卫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依次序朝拜,无不震恐肃敬。礼毕,又置备正式酒宴。陪皇帝坐在殿上的,都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给皇帝敬酒。敬酒九次,谒者宣告结束。御史负责监督仪式的举行,并把不遵仪式的人领出去。从典礼开始到酒宴结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不合礼仪。刘邦说:“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我今天才知道身为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黄金五百斤。

当初,秦统一天下的时候,收集六国的礼仪,选择尊君抑臣的部分保留下来。叔孙通制礼,作了一些增减,大体上还是沿袭了秦朝的旧制,上到天子称号,下到大小官吏及宫室、官名,更改变动不多。这些礼仪,后来和律、令收录在一起,收藏在有关部门。由于法家后来不再传授这些,老百姓、臣僚也就没有谈论它的了。

司马光说:礼的作用太大了!用之于身,一动一静就有了规矩,干什么事也就有了依据;用之于家,就会内外有别、九族和睦;用之于乡,就会长幼有序,有良好的风俗教化;用之于国,君臣有序,政治稳定;用之于天下,诸侯顺服,纲纪不乱。礼,不仅仅是使宴席之上、门户庭院有秩序啊!以刘邦的明智通达,听到陆贾的进言而称赞,看到叔孙通所定的礼仪而慨叹,但是他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而已。刘邦之时,如果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不止如此啊!只是可惜啊,叔孙通的器度太小了!他只不过是窃取了礼制中如秕糠一般无大用的部分,借以依附时世、迎合风俗、求取宠幸罢了,使先王所创建的礼制沦没而不振,以至于到了今天,岂不不令人沉痛之极!因此扬雄讽刺说:“从前鲁地有大儒,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大儒?’答:‘叔孙通想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请不来的有两个。’问:‘既然如此,那么孔子向诸侯国求聘用也是不对的了?’答:‘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放弃自己的立场顺从他人,即便有规矩、准绳,又怎么能用呢!’扬雄的评论精彩啊!大儒,怎么会破坏自己的规矩、准绳去追求一时之功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