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吴桥、济南、泰山,曲阜谁能帮我介绍一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5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小时前

吴桥是世界杂技文化析摇篮,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至2009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成为世界东方大赛场。吴桥杂技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全县有50多个杂技团体常年活跃在国内外,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占地1000亩的“AAAA”级杂技旅游景区——杂技大世界,融千年杂技文化于一苑,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被列入国际旅游线路,成为世界唯一的东方杂技文化旅游胜地。

  历史文化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现在济南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为了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秦琼,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天色略显昏暗, 放眼望去, 寂寥晨星下面是一片静止的山势般起伏的云海, 在茫茫的夜色下, 象极了远处同样黑魆魆的山峰.在最近两个的山峰之间, 一棵泰山松威严地站立着,在透着寒意的山岚中间一动不动.大山默默地耸立着, 甚至听不到鸟叫, 这个时候的泰山属于静谧, 属于安详. 东方的启明星静静地挂在那里, 远处的观日峰仿佛泰山探出的点金指, 和那造型美观的的八角亭组成了一副绝佳的构图.
  天色慢慢亮了起来, 几乎跟视线平齐的帷幔似的云彩淡淡地镶上了一道美丽的金边.云海也渐渐地层次分明起来, 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距离较近的云彩开始不安分地翻滚和流动。而稍远的地方, 云海还是与大山融为一体地默默地耸立着.很快, 这种的翻滚和流动就由近及远地影响到了那些山峰一样的云海, 他们先是慢慢变矮, 慢慢变得起伏不再柔和, 终于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慢慢拉平.这个时候的云海更加象如水月色下的平静的大海,只是没有波涛翻滚所产生的哗哗的波浪声.
  天色越来越亮, 云海逐渐变得洁白, 和它们投下的阴影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对比. 天边帷幔的金边也越来越颜色生动, 慢慢就变成了金黄色.山岚仍然寂静无声地吹拂着, 不过这次却已经带来了氤氲的雾气, 黑烟一样从头顶越过, 然后慢慢地遮住云海, 启明星也为之黯淡.黑雾并没有散去, 山岚甚至和人们赌气般的从四面聚起了更多的雾气, 速度极快的从人们的头顶和脚下,四面八方地来遮住观日点.但是很快地, 黑雾就逐渐散去, 云海和帷幔又慢慢展现到眼前.在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 黑雾和云海此消彼长地战斗着, 人们的心境也忽而变好, 忽而失望.当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变化, 心态逐渐变得平和的时候, 黑雾终于开始变淡, 轻烟一样散去。天色慢慢地亮了起来, 天地相接的地方, 春水一样一湾一下子变成了迷人的鲜红.帷幔不再鲜明, 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亮红色.太阳慢慢地就探出了自己红色的面孔, 小小桔子一样,一点点地往上跳跃着. 过了约有两分钟,一个圆圆的、红彤彤的太阳跳了出来,霎时,大地一片艳红。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尔雅》释名说:“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她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尔雅》释名说:“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就在曲阜一带生息劳作,开拓了早期的物质文明,文物发掘中发现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据古籍记载,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即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预注释中说:“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上作库。”.....《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淮阳),复徙鲁。”
  大约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帝王世纪》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晋书.地理志》又说:“黄帝生于寿丘,而都于涿鹿”。继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营建都城。相传少昊在位84岁,寿百岁,崩葬曲阜城东北寿丘云阳山,与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并称万世享祀。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曲阜属上古尧舜时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王朝首都镐京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鲁国聚徒讲学,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鲁王在鲁南宫泮水以北周鲁故宫废址上兴建规模庞大、雄伟豪华的鲁王宫建筑群,为在扩大王宫的面积,在拆除阙里孔子旧宅中发现孔鲋所藏《尚书》、《论语》、《诗经》《仪礼》等古文经书竹简,得以使孔子思想流传推广。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开皇十六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作为地理名词历数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时,曲阜虽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为“圣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视。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经济也空前发达。晚唐之际,仅孔家就出了六位状元和十四名进士。
  宋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由于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黄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学者络绎不绝,文化气氛十分醇浓。期间赐孔庙文宣王殿名为“大成殿”,于孔子墓前造立石仪。大修少昊陵,立“万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将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县治及宫观、庙宇等建筑群及大批珍贵书籍化为灰烬,仙源县沦入金人统治之下,并恢复曲阜县旧名。
  曲阜城在历史上曾有四次大的变迁。最后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刘六、刘七率领的农民军“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明武宗朱厚燳令山东巡抚于鲁故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县城,即现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略同。清皇帝累计10余次到曲阜“朝圣”,学者骚人竟相莅临曲阜,为曲阜留下难以胜纪的文化遗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她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尔雅》释名说:“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就在曲阜一带生息劳作,开拓了早期的物质文明,文物发掘中发现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据古籍记载,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即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预注释中说:“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上作库。”.....《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淮阳),复徙鲁。”
  大约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帝王世纪》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晋书.地理志》又说:“黄帝生于寿丘,而都于涿鹿”。继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营建都城。相传少昊在位84岁,寿百岁,崩葬曲阜城东北寿丘云阳山,与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并称万世享祀。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曲阜属上古尧舜时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王朝首都镐京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鲁国聚徒讲学,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鲁王在鲁南宫泮水以北周鲁故宫废址上兴建规模庞大、雄伟豪华的鲁王宫建筑群,为在扩大王宫的面积,在拆除阙里孔子旧宅中发现孔鲋所藏《尚书》、《论语》、《诗经》《仪礼》等古文经书竹简,得以使孔子思想流传推广。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开皇十六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作为地理名词历数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时,曲阜虽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为“圣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视。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经济也空前发达。晚唐之际,仅孔家就出了六位状元和十四名进士。
  宋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由于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黄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学者络绎不绝,文化气氛十分醇浓。期间赐孔庙文宣王殿名为“大成殿”,于孔子墓前造立石仪。大修少昊陵,立“万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将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县治及宫观、庙宇等建筑群及大批珍贵书籍化为灰烬,仙源县沦入金人统治之下,并恢复曲阜县旧名。
  曲阜城在历史上曾有四次大的变迁。最后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刘六、刘七率领的农民军“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明武宗朱厚照诏令山东巡抚于鲁故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县城,即现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略同。清皇帝累计10余次到曲阜“朝圣”,学者骚人竟相莅临曲阜,为曲阜留下难以胜纪的文化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迎来新的时代,1953年,曲阜改属济宁专署,1958年与滋阳合并,仍命名曲阜县,1962年,曲、滋分治,恢复原建制,1983年,济宁专署改为省辖市,曲阜仍隶属济宁市。1986年6月,经批准,撤县制,改为省辖县级市,始称“曲阜市”,属济宁市代管。

热心网友 时间:5小时前

济南最大的特色就是泉水文化啦~趵突泉就是代表~还可以去千佛山大明湖什麽的~祝你玩得愉快~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