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来历和历史典故!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信息!拜托了各位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4 09: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3:44

①起源:宗姓的起源主要有六个流派。首先是四岳之后,以职官命姓。上古帝尧时,有四位辅佐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代尧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称四岳。四岳后代周时有人为宗伯官,掌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太宗伯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②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在鲁国作官,其孙宗伯被三郤所害,宗伯之子州犁逃到楚国,他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以祖父之字为姓,称宗氏。③出自偃姓。春秋时安徽舒城附近有偃姓宗国,后代称宗氏。④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宣公杵臼的六世孙宗来氏之后,有的以宗为姓。⑤出自刘姓,汉高祖刘邦后代,以职官名命姓。刘邦的后代有楚元王刘交,他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⑥出自他族。春秋时小国□子(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后灭于楚)之后有宗姓(□人即今湘西土家族之先民);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大凌河等地;清广西镇安府土司为宗姓,始于明朝;今彝、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宗姓。
始祖:羲和(一作宗伯)。
迁徙:宗姓源出多头,先秦时期已在今河南南阳、安徽庐江、四川渠县一带落籍,加之《左传》中所提及的陈国的宗竖,卫国的宗鲁以及《通志·氏族略》中讲到的齐大夫宗楼,表明了宗姓在先秦时期还分布到了今河南淮阳、淇县以及山东淄博一带。汉时,宗姓在今陕西西安落籍,并以此为跳板繁衍播迁到今甘肃陇西、兰州一带。三国时,南阳宗预因入仕而进入四川,蜀亡后,又徙居洛阳。两晋时,已有宗姓落籍到了山西介休。此间至南北朝时,中原板荡,南阳宗姓有因仕宦等原因播迁于今湖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者。隋唐间有南阳宗姓徙于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武则天的堂妹夫宗岌即其后也,亦有南阳宗姓迁于江陵(今属湖北),北周人宗懔即为其后。此际宗姓已广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在今北京、天津一带定居者。宋代以后,宗姓的发展重心渐移到了今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后来的民族入侵则导致了他们逃亡于今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明初,山西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宗姓播迁、海南以及云南等地。历有清一代至代,宗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并有山东等地之宗姓入居东北三省。如今,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江西、河北等省为多。目前宗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八十位。
郡望:河东郡、京兆郡、南阳郡。
堂号:忠简堂、希晦堂、碧山堂、松柏堂、新柳堂、忠诚堂、和顺堂、士尚书承志堂、天开子必新堂等。
字辈:某支宗姓字辈:文景发万水,良正维国义,制有宗若宝,龙光应盛时,忠贤传世德,和顺启家庭,士尚书承志,天开子必新。
名人:宗慈、宗预、宗炳、宗爱、宗悫、宗夬、宗楚客、宗泽、宗臣、宗元鼎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