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3 1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6:5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三十五条的修订强调了保密审查的重要性,以确保在信息公开与之间找到平衡。保密审查机制旨在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从而保护和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信息管理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增加。通过保密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可能危害的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保密审查是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前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国家秘密的保护,防止因信息公开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风险。保密审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保密审查还体现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确保在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保密审查不仅涉及信息内容本身,还包括对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监管。例如,对于绝密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保密风险评估,而对于机密级及以下信息系统,则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评估。这种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进行保密审查以确保不泄露国家秘密,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1.制定严格的保密审查流程。
2.明确信息属性。
3.分级保护: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保护等级,并按照分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4.以人为本和以事为对象的措施:不仅要关注人员的安全管理,还要严格控制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活动。
5.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保密管理效能。例如,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来保护敏感信息。
6.法律法规的遵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确保所有保密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7.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平衡。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7:0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三十五条的修订强调了保密审查的重要性,以确保在信息公开与之间找到平衡。保密审查机制旨在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从而保护和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信息管理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增加。通过保密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可能危害的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保密审查是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前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国家秘密的保护,防止因信息公开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风险。保密审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保密审查还体现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确保在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保密审查不仅涉及信息内容本身,还包括对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监管。例如,对于绝密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保密风险评估,而对于机密级及以下信息系统,则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评估。这种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进行保密审查以确保不泄露国家秘密,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1.制定严格的保密审查流程。
2.明确信息属性。
3.分级保护: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保护等级,并按照分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4.以人为本和以事为对象的措施:不仅要关注人员的安全管理,还要严格控制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活动。
5.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保密管理效能。例如,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来保护敏感信息。
6.法律法规的遵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确保所有保密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7.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平衡。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遵守国家保密规定。